在聂红林看来,医院招标走得不顺,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历史政策遗留问题。一是招标间隔时间长,二是存在“低价者中标”情况,导致一些低质低价的国产医疗器械占用医院产品目录,医生不敢用,其他优秀国产器械进不去。“现在很多地方通过阳光挂网等方式,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让更多国产器械品牌进入中标目录。”仅依靠政策扶持,非长久之计,重视临床价值的创新,才能真正完成逆袭。
高端医疗器械利润率高,进口巨头长期垄断,只留下低端市场很小的蛋糕,由国内成千上万家企业恶性竞争。2017年,逸思医疗参与浙江省招标时,某实力强大的国际器械巨头利用招标政策,通过成熟的竞标策略迫使逸思产品一再降价,不得已逸思医疗放弃了更有技术优势但技术创新成本较高的二代器械,仅保留一代产品中标。但即便如此,由于质量可靠、价格更低,在短短10个月时间内,逸思医疗的腔镜吻合器几乎进入到浙江省的所有医院,拿到近30%份额的手术量。
信心源于实力。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时任副院长、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郑民华教授使用逸思医疗的腔镜吻合器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后评价:综合性能与进口产品相当,止血效果优于进口产品。
聂红林介绍了这款腔镜吻合器,核心材料与国际巨头一样来自同一家美国供应商,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一个竞争优势在于从45°到60°的弯转角度的扩大。全球每年30万结直肠癌患者中,约10万左右需做保肛手术,逸思医疗的创新技术将保肛手术的适应症扩大,能帮更多患者在保留肛门的基础上将低位直肠癌切除干净。
这样的故事,近年在医疗器械领域一再上演。譬如心血管支架,北京乐普、上海微创医疗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一、二,此前进口产品曾以每根近4万元价格垄断中国市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先后研发出国产第一个球囊扩张导管、第一个冠脉裸支架和第一个药物洗脱支架,将进口产品价格拉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在微创成立之初,国内心脏支架手术量每年仅5000例。价格大幅下降后,2017年手术量已增至75万例。类似这样的突破案例,目前国内仍很少。
“一菜三吃”商业模式,持续创新以临床价值为重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曾指出,当前医疗器械产业链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高低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聂红林介绍,国外大型医疗设备企业收入来源通常是“一菜三吃”模式,产品在卖给医院时收入包括:一是设备销售收入;二是保修服务费用;三是现场维修服务时耗材、易损件或备品备件收费。而我国很多高端医疗设备企业却不敢在招标报价时包含售后保修服务费,结果庞大的售后技术支持团队及服务成本让企业难以承担,导致整个企业净利润下降,进而后期研发投入降低。
目前,为了提升国产高端设备的售后服务水平,国内产业界已在想办法。据了解,2017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一次闭门会上,装备协会与国内大型高端设备领域的诸多领军企业共同商讨组建专门为国产医疗设备提供售后维修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服务组织,由企业购买服务,在整体提升售后专业维修服务水平的同时大幅降低企业售后服务成本。
此外,持续的创新能力,也被认为是国产医疗器械崛起的核心动力。聂红林介绍,逸思医疗从创立至今已经6年半,产品销售总共才两个完整财年,前期很长一段时间(近4年)产品都处在创新研发、注册和质量打磨的阶段,即使产品拿到注册证了,企业还在正式上市前继续进行技术打磨,直到使其具备与国际高端品牌相匹配的品质和竞争力才会大规模投入临床。
从2017年9月起,聂红林所在的全国工商联下属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启动“一带一路”国际微创技术推广项目,将通过组建国际微创外科专家联盟、优秀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联盟,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微创外科技术均衡发展的同时,帮助更多优秀创新型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将产品推广到沿线国家,让世界倾听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品牌的声音,重建“中国制造”的美誉度。
改变正在发生。
参考文献:
①《2017-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及机会展望》,Evaluate,2017年9月;
https://www.iyiou.com/p/59069
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7)》
③ 2016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CFDA,2017年5月23日;http://news.sda.gov.cn/WS01/CL0108/172895.html
④《医疗器械:中国制造的崛起之路》,中信建投证券,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之三,2018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