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子宫像一个倒挂的袋子位于小腹腹腔里,它有一定重量,靠周围肌肉牵拉,如果这些肌肉没有力气,子宫会垂下来,严重者甚至通过阴道掉出体外引起溃疡、化脓。这是一种叫子宫脱垂的女性疾病,老年患者多数还伴排尿不畅或尿失禁。
吴女士家住丰台区,她90岁的母亲正在遭受严重的子宫脱垂痛苦,雪上加霜的是,吴女士的母亲目前找了很多医院和药店也找不到一枚可以治疗子宫脱垂的子宫托。
跑遍丰台三甲医院,难求一枚小小子宫托
不少的中老年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70岁以上妇女伴有脱垂的症状会更多些,子宫托是一种治疗妇女子宫脱垂的常用医疗器具。
“90岁的母亲患有严重子宫脱垂,一家人跑遍丰台区的三甲医院,医生们都推荐使用子宫托进行治疗,但无处购买。”吴女士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她找了许多家药店、器械店,也不知道在哪里能购买,网上信息更是鱼龙混杂,一圈折腾下来,母亲实在是受不了。
据了解,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遇到适合采用子宫托治疗的患者,首先护士长会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评估子宫托适用型号,让患者进行试戴,如果患者可以正常使用该型号,就会让患者自己去按照规格购买,买完后,护士长指导患者如何使用。
在北大人民医院,子宫托是经由该院的第三产业办公司销售,该院就诊的患者可以直接通过第三产业办公司进行型号订制和购买,而在丰台区就医的吴女士一家却苦于无处购买,为不到100mm的小物件耗费心力。
患者需求量少是主要原因
同样是治疗疾病使用,为何许多三甲医院配不了子宫托呢?
专家介绍说,能通过医院直接购买到子宫托的医院确实很少。因为它既不是药品,也不是手术耗材,准确来说是一种特殊治疗手段。对于大医院来说,这部分需求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可能就不是医院的重点关注。子宫托不好买的原因在于需求量较低,在北大人民医院,子宫托一年的用量大约为40~50个。
在医院内,子宫托需求量受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价格,由于使用进口产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枚子宫托的价格在1200元左右。考虑到质量原因,第三产业办公司销售的是进口产品,价格贵使用的患者就少,销量就越小,厂家的生产销售积极性也就不高,市场上产品自然也越来越少。
其次是患者的治疗选择。手术是治疗子宫脱垂最主要的手段,排除体弱老年人、有严重疾病不耐受手术患者和恐惧手术患者,大部分人会采取手术。而站在医生的角度,医生对子宫托的认可程度也是有限的。
而在市场上,子宫托似乎也是被忽视的“极小部分”。
健康时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几家药店发现,鲜有药店了解子宫托,其中某家药店店长说自己甚至从未听过这种产品。
根据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信息显示,目前国产获批的生产子宫托的企业共4家,进口器械有两家。随即,健康时报记者电话咨询国产品牌中知名度较高的一家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国家食药监局规定,该产品不对个人零售,让记者咨询公司北京地区产品经理付某了解相关信息。
“由于产品销量太小,公司在北京地区目前没有代理此产品,也没有经销商来找我们。北京市场没有一个人在销售,我们一个都没有卖过。”付经理坦言记者是第一个打电话了解子宫托情况的人,子宫托只是自己代理中很小的一样产品,平时都没怎么关注。前一段时间有代理商想要代理此产品,但最后不了了之。
无论是付经理还是工作人员,一直建议记者去某网购平台找该公司的代理商购买,称“这样可能更容易买到”,在网店发现,该品牌子宫托月售600余件,每一枚单价在58~128元不等。
代理商少,子宫托进入市场渠道就少,能够顺利销售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少。
健康时报记者又辗转联系到一家专门做子宫托代理的北京公司了解情况,接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患者要带上医院病例和医院试戴信息就可以前往公司进行购买,但是也要看目前是否有合适的型号。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这几家三甲医院试戴过可以订购,而如果在丰台的三甲医院看病需要视情况单独订购,流程颇费周折。
子宫托只是一种姑息性治疗,预防是关键
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类似吴女士母亲的患者会越来越多,对子宫托需求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北大人民医院王建六副院长认为,子宫托的市场扩大很有限。
“子宫托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没有根本解决肌肉松弛问题,只是用子宫托将子宫托起,并没有解决病因问题,手术才是最主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王建六副院长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患者就诊意识在增强,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发展,手术适用人群会进一步拓展。
传统的子宫脱垂手术有阴道前壁修补术、阴道后壁修补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封闭术等,而随着传统手术方式的缺点日益凸现,现在的手术方式,如骶棘韧带固定术、后路阴道悬吊带术、全盆底重建术、腹腔镜手术等已经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传统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骶棘韧带固定术的组合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
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发病的主要原因,分娩对女性盆底、产道会带来急性应激损伤,如果生完孩子没有进行较好的产后盆底康复,在10年、20年后很容患上子宫脱垂,随着年龄加深,脱垂的严重程度也不断加深,到老年也可能面临吴女士母亲的困扰。
王建六副院长认为,解决子宫托短缺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如何让子宫脱垂减少发病甚至不发病。如果能做好产后盆底康复,子宫脱垂发病和严重进展就会大大减少。“前不久,我们曾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联合建议,将盆底功能恢复纳入产后保健项目中去。”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11个省市已经开展产后盆底功能筛查和康复,产后恢复状况不理想就及时进行康复,避免几十年后出现问题。专家建议,这一筛查目前值得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