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时候入夏,各种标准很多,而现在有个更方便判断的时间节点:五一!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五一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突破30℃,开始迎来初夏。
五一成为入夏的时间点,无论是节气上,还是气象学,都有着很契合的关系!
温度上:五一迎来夏的温度
五一过完,蓝天艳阳和不断升高的气温,让人着实感受到了夏天的气息,全国不少地区的最高气温一度飙升到30℃。
在气象学看来,入夏是有温度标准的,即以该年第一次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则这5天的第一天作为该地夏天的开始。
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即4月29日,华北至黄淮大部地区气温将达29℃至30℃,达到近期的高点。省会级城市中,石家庄、济南、郑州气温都将达到31℃左右,体感炎热。而江淮、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温度也将升高至27℃以上,湖南、江西、浙江多地将开启入夏进程,春夏开始交接。
即使五一期间有降雨,冷空气在这个时节基本失去制冷功能,只是带来舒适的凉意,小幅降温反而缓解了燥热的状态,让人感觉更舒适。
节气上:五一也是春夏之交
五一成为入夏的符号,也与它独特的时间点分不开。从节气来看,五一正处于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和夏季第一个节气“立夏”之间。
五一小长假前,一般在4月19日~21日是谷雨节气。从节气上来看,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比如在4月时,多地最高气温还存在十几摄氏度,但是过了五一,5月的最高气温基本都在二十多摄氏度了。而五一小长假过后没几天,也就是一般在5月5日或6日,就是立夏节气,按照传统认识,“立”是开始,这是当年夏季的开始日。
一般来说,“五一过后,夏天来了”这种感觉在北方表现得更为明显。以北京为例,据气象学数据,2017年北京入夏时间为5月7日,2016年入夏时间为5月16日,2015年入夏时间为5月13日,都是在五一小长假后。
养生上:养阳是关键
“养阳是夏季养生的关键。”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黄涛表示,《黄帝内经》中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就是“阳”是生命之本,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足,人就不易生病。
入夏后,很多人喜欢贪凉,比如年轻人喜欢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贪吃冷饮冷食、有些人三伏天跑步致大汗淋漓等,反而容易伤阳气,损伤身体的阳气。
“夏季不贪凉”,同时黄涛建议,“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最好晚点睡、早点起。此外中午补一个小觉,即使十五分钟也最好休息一下。
初夏很多人容易出现困倦现象,与阳气不足有一定关系,可经常揉足三里、太阳穴及头顶的百会穴,都具有清神醒脑的作用,也可取西洋参、菊花、芦根,煎水代茶。
这个时节也适合艾灸养生。中医有一种说法叫“逆针逆灸”,在三伏天、没病时针灸调理下,对于冬季易咳嗽、感冒的人来说,是很好的保健方法。“三伏贴”就是一种艾灸,叫做“药灸”。有条件去医院坚持做标准的艾灸,比三伏贴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