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3月09日> 总第1488期 > 17 > 新闻内容
大于2厘米的大肠息肉要留意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 陈小兵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9日  查看次数: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都统称为息肉。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以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会有恶变倾向。

  在这两种息肉当中,比较危险的是腺瘤性息肉,是会有一定癌变机会的,属于癌前病变。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已经被公认为遗传性结肠癌的一种癌前疾病,可恶变为癌症,也有人称其为癌过渡阶段,如果不及时诊断适时治疗,多数患者最终将发生癌变,所以应该积极处理,以免耽误了病情。

  医生要想知道患者到底属于哪种息肉,以及要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时候,最有效的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肠镜下检查,从整体形状上医生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一般情况下,肠镜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科进行进一步的病理检查,这样才能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由此可见,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大肠癌。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每周吃两份以上坚果则肿瘤复发少,生存时间长。但似乎之只有树生的坚果才有相关性,例如榛子和山核桃等。这项研究2月28日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公布。该研究进一步分析显示,与吃花生的患者相比,吃坚果的患者无病存活率增加了46%。鉴于那些吃花生或花生酱的患者的癌症复发率或死亡率没有显著减少,作者认为,在这项研究中,患者可能仅能从树生坚果中获益,这可能是因为花生作为豆类,跟坚果有不同的代谢造成的。据《临床肿瘤学》杂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