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3月09日> 总第1488期 > 16 > 新闻内容
心梗高发的十大至暗时刻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王立祥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9日  查看次数:  

  2018年2月28日,开国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在海南三亚301分院抢救无效,不幸辞世,享年72岁。

  陈小鲁1946年7月生于山东,为陈毅元帅的三子。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解放军第39军244团政治处主任。2013年成立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担任会长,积极推广“生前预嘱”,倡导以适当舒适的方式,尊严离世。

  综合媒体报道,陈小鲁逝世前一天的白天还很好。晚上21:20,陈小鲁准备洗澡睡觉,解大便很用力,然后说了一句“不好”就倒下了。妻子粟惠宁紧急叫120急救车,在把陈小鲁送海棠湾301分院的路上时,就停止了心跳……

  临床案例表明,急性心梗有10个“危险时间”,这十个“至暗时刻”不得不防。  

        1如厕

  不少中老年人大便不顺畅,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大,血压迅速上升,甚至可较平时翻一番,这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厕时切忌用力过猛,大便不顺畅时,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

  案例:2008年,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如厕时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72岁。等急救人员赶到时,马老先生坐在马桶上,已没有了脉搏。  

        2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案例:62岁的张先生喜欢汗蒸,2015年,他在一次汗蒸时突然出现乏力、出汗、胸闷的感觉。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为急性心肌梗死。  

        3酒席

  就餐时喝点小酒是不少人的习惯,但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可诱使心律失常。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者则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别喝酒,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别暴饮暴食。

  案例:2017年张先生回老家探亲,和亲朋好友喝大了。第二天一早突发心梗,胸痛,伴随大汗淋漓,四肢乏力,经紧急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  

       4棋牌

  老人打牌、下棋时长时间久坐不动,情绪突然激动时,血压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建议有冠心病疾患及中老年人在进行打牌、下棋等娱乐时,适当活动,利于体内血液循环,不宜长时间久坐不动。

  案例:2017年大年初五凌晨,78岁的老陈与亲戚朋友一起打牌娱乐直到晚上10时。后突发胸痛,医生检查后判断老陈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5电视

  很多老人喜欢看电视,但长时间看电视会使情绪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建议看电视控制好时间,睡前别超过半小时,不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

  案例:2012年4月,一球迷在家观看球赛,紧张了90多分钟的心脏猛烈地跳动着,突然心脏狠狠地揪了一下,心脏血管破裂,引发了心梗。  

        6游泳

  冠心病患者游泳时受到凉水的刺激,也容易引发血管痉挛,出现冠状动脉缺血而诱发心肌梗死。建议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进行游泳锻炼前做好热身,完全活动开身体,同时要选择水温适宜的地域,避免低水温的刺激;有冠心病疾患的患者最好别游泳。

  案例:2014年,长春市一位54岁的游泳爱好者赵先生突发急性心梗。当他进行了第三次跳水后,脸色苍白,胸痛胸闷,经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7吸烟

  吸烟会促使动脉硬化,也会增大心梗的危险。另外,吸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血管闭塞,发生心肌梗死。建议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要相信无论什么时刻戒烟都不算晚。

  案例:日前,年仅37岁的李先生因胸痛胸闷被送到了医院,刚送去就发生了心梗,医生全力抢救才挽回生命。据了解,李先生长期吸烟,还喜欢熬夜,而这都是心梗的诱因。  

        8晨起

  早晨起床,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这就是专家广泛认同的“魔鬼时刻”。晨起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

  案例:1997年4月11日凌晨,著名学者王小波猝然死于心脏病发,享年44岁。2001年5月19日凌晨,著名作家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仅44岁。他们去世的时间段都是凌晨。

  9鼾睡

  睡觉时“打呼噜”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发性疾病,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在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还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建议睡觉打呼噜的人尽早治疗,排除风险。

  案例:2005年,著名二人传演员高秀敏突然在家中去世。伴侣何庆魁曾表示,高秀敏是因为呼吸暂停综合征窒息而死。她仰着睡的时候造成了呼吸暂停,才发生了悲剧。  

        10悲伤

  睡觉时“打呼噜”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发性疾病,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在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还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建议睡觉打呼噜的人尽早治疗,排除风险。

  案例:2005年,著名二人传演员高秀敏突然在家中去世。伴侣何庆魁曾表示,高秀敏是因为呼吸暂停综合征窒息而死。她仰着睡的时候造成了呼吸暂停,才发生了悲剧。

  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降低心脏泵血功能,进而引起如心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建议保持心态平衡,切忌过喜过悲。

  案例:62岁的李先生前不久母亲去世了,他忍着悲痛操持着丧事。处理完后事后,他说要去休息一下,却因心梗再也没醒来。案例综合自中广网、大河报、广西新闻网、央视网、新文化报、大连晚报、健康时报等

  数据说话

  70万:和睦家医院心脏中心冠脉介入治疗负责人王雷表示,每年有近70万例心肌梗死发生,但仅有3.5万例获得规范救治。

  40%: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120分钟: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急性心梗早期开通梗死的血管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建议抓住黄金120分钟,规范治疗。

  防治有招

  尽早:血管堵塞时间低于20分钟,心肌损害可逆。

  充分:血流灌注越充分越好。若缺血心肌能得到充分的再灌注,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率。

  持续:防止再次堵塞很重要。保持血管的持续畅通对缺血心肌的恢复十分重要。

  综合自健康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