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 苟 波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门诊副主任中医师 孙 刚
北京康复医院皮肤科主任 彭光辉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孙其伟 春季是适合踏青、户外运动的时节,不过,天气乍暖还寒时同样是病菌滋生、疾病多发的季节。因此,春来莫急欢喜,做好正确的迎春姿势。
锻炼
初春运动
慢是关键
经过寒冷冬季的“运动低潮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季节活跃性低。贸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难以适应,会出现严重的疲劳感,还可能引发肌腱和肌肉拉伤。因此,春季乍暖还寒不适宜剧烈运动,应以节奏缓和的运动为主,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慢运动也需适度,春季健身时应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运动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锻炼不宜骤然进行,锻炼前应先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以防韧带和肌肉扭伤。锻炼不宜过早。因为早上气温低、雾气重、粉尘多,体质差的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气温回暖后锻炼。 户外
有些夏天的斑
是春天晒的 不少人以为防晒只是夏天的事,其实不然,防晒必须要从春天就做起。事实上,春季紫外线照射并不弱于夏季。如果在3、4月受过强紫外线的照射,到6月就可能会出现晒斑。防止日光过敏所致的皮肤病,关键在于避免日光和紫外线照射。
阳光紫外线中穿透力最强的长波UVA,不论阴晴早晚,一年四季都存在,不仅能穿透表皮袭击真皮层,还可令皮肤中的骨胶原和弹性蛋白受到重创,久而久之,将出现皮肤松弛、产生皱纹等。
外出踏青除了要注意防晒,还要注意不要一出门就急忙把厚衣服脱掉,以免不适应突然受凉而感冒发热,特别是儿童、孕妇和老人等身体虚弱、抵抗力较差者是外出的重点保护对象。爬山或长时间行走,会对膝关节造成较大的压力,应注意对膝关节的保护。尤其是体重超重的老人不宜长时间行走、爬山。
饮食
养肝
但不宜多吃肝
春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养阳为本,养肝为先;饮食清淡,多食蔬菜;多甜少酸,平衡营养。
养肝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多吃动物肝脏类的食物。与之相反,春天要少吃甚至不吃动物肝脏。中医认为,春天肝气生发,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引发各种不适,此时若食用动物肝脏过多,会造成肝火越来越旺。
从西医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春天是肝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动物肝脏里的蛋白质、胆固醇和矿物质(如铜)等含量也相对较高,所以肝胆不好以及有心血管问题的人,春天要注意少吃或不吃动物肝脏。
春季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韭、蒿、芥等辛嫩之菜。适当增加甜味食物,如大枣、山药、地瓜、南瓜、桂圆、柿饼和一些水果等,这样不仅可防肝气过旺,还可以补益脾气。
穿衣
春捂捂重点
防寒防两头
春季穿着应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从脚下起”,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
捂要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可少捂几天。
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是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否则捂得过度反会使人上火、血压升高。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
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居家
通风别忘除尘
看妙招
居室紧闭一冬,早春除尘通风能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预防疾病。
在多风的日子里,家具因静电产生的吸尘问题让人很无奈。去除这种灰尘,可以选用专用的静电除尘纸。另有一个妙招,就是将擦拭家具的毛巾先用加入少量柔顺剂的温水浸透,几分钟后拧干使用。这种擦拭方法不仅除尘效果好,而且家具保持洁净的时间也会有所延长。开窗时还应该尽可能把家中摆放的毛绒玩具类物品收纳起来。
如果需要开窗换气的时间较长,可以借助纱帘起到减缓尘土进屋的作用。开窗户后拉上纱窗和纱帘。在窗台或者距离窗户一米左右的地面上放置一条略潮的毛巾。一段时间后,通过毛巾的干净程度,就可以大致了解屋内的进土程度和范围了。
工作
防春困
头皮操+药茶饮
春困其实最根源的是人体尤其是大脑缺氧,而不是缺乏睡眠。
保证良好的睡眠、合理的运动以及科学的饮食能对消除春困起到一定帮助。
也可以早晚坚持按摩头部,做做头皮操。方法如下:用双手十指指端由前向后、由中间向两侧用力按摩10次;再短距离往返搔抓3次;最后轻缓按摩5次。
此外,为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中药处方:红景天、刺五加、百合,各3克,代茶饮。也可试试冰糖薄荷茶。选用薄荷叶5~10片,一般建议药店选购,中药独特的炮制方式能尽可能保留其药性。用冷水洗净后放到茶杯中,加入热水200毫升,加盖15~20分钟直到药香散出即可,等凉的时候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冰糖、蜂蜜或者果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