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肠癌是吃出来的”、“做个肠镜防肠癌”,关于肠癌基础知识很多人已经知晓。但是“肠道指检特别适合中国人查肠癌”、“做肠镜有人能够做一次管十年”等知识,大部分人还是知之甚少。2月2日(周五)下午15:30~16:30,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为10万+网友详细讲解了最该被知道的“肠识”。
专家简介
王锡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等;擅长:结直肠肿瘤的微创和疑难手术;系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新术式;直肠癌低位、超低位保肛手术;结直肠肿瘤复发癌、转移癌、局部晚期等疑难重症手术;出诊时间:周一全天(特需)
问:真的接受不了肛门指检,每次公司体检,这项我都放弃。但是现在年近40,我也真的想好好做做体检,但是肛门指检真是必须要做的么?
王锡山主任:肛门指检,确实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我把这种价值和意义叫做“一指之差”。这里面还有一些沉痛的教训:一个教师,来自大兴安岭,说自己排便多、便细,医生说可能就是痢疾,如此治疗了一年多。到我这里已是急诊病号,我做指诊时,直肠已经完全梗阻。
可能一些医生都不知道,直肠癌和结肠癌之间,直肠癌在我国占比更多,约60%~70%。而这些直肠癌中又有60%左右是中低位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指检发现约40%的直肠癌。
并且,您别小看这小小的指检,它的结果也是决定该做什么手术的因素之一。肿瘤侵犯的程度、活动性如何……这些都是我们考量保肛手术、改道手术等等的因素。所以奉劝各位改变观念、接受指检,这绝对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问:哪些情况需要做肠镜检查?
王锡山主任:从美国的指南来说,不主张人们每年都做,只主张高危人群进行。此外,如果您有肠道的症状,那就应该做一个。出于预防的角度考虑,5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做一个。如果做完肠镜什么事都没有,美国指南建议是十年以后再做。我们的临床经验是:如果有消化道创伤,建议还是做一个全体肠镜检查。 问:痔疮、肛裂、肠癌都会便血,有没有一些办法自己判断?免得我被痔疮吓死……
王锡山主任:方法只能用作初步判断,并不精准:便后滴几滴鲜血,是痔疮的可能性大;整个便程都有血甚至脓血便,是痔疮的可能性不大;便血、便疼痛,是肛裂的可能性大。还是建议让医生诊察,才能避免误诊。
另外还要告诉您和其他读者,所有的肿瘤在早期往往并没有什么症状,所以诊断至关重要,我特别不建议自我诊断。当身体出现提示性症状时,及时做个检测,才是上策。 问:什么是肠癌高危人群,是说即便现在没有问题,未来也会得癌么,能够提前防治么?
王锡山主任:高危人群不代表一定会得癌,而是说和其他人相比,发病风险更高。哪些是肠癌高危人群呢?家里一级亲属有得肠癌的,可能就是了。再一个,有肠息肉病,或者得过其他肿瘤的患者也属于高风险人群。因为临床发现:乳腺癌和肠癌并发,肾脏和肠癌并发,肺癌和肠癌,甲状腺癌还有白血病合并为肠癌,因此得过其他肿瘤,也属于肠癌高危人群。 问:妈妈直肠癌手术后调养20天左右,状况还不错,去做了化疗,回家之后人很不舒服,一天要上很多次厕所,有腹泻的症状,打了两天针后好了一天,又开始出现这样的症状,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王锡山主任:腹泻的发生有很多因素,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手术带来的直肠结构的改变以及功能的改变,加上饮食的不当,确实可能导致排便次数多,这个因素是可以慢慢改观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化疗药物,是药三分毒,客观来说,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是有杀伤力的,即会出现副作用。其中有些药物的一个明显副作用就是腹泻。这个您可以和主诊医生交流,调整用药,问题不大。
生活上,可以给您母亲调整一下饮食结构,可以让母亲循序渐进地增加营养了,不见得还是要吃全流食,吃什么舒服就吃什么。否则化疗加腹泻,身体消耗还是很大的。 问:今年28岁,近期检查发现患有大肠癌,没有家族病史,习惯抽烟与偏爱肉食,不喝酒,去年有一次集体的食物中毒是黄金葡萄球菌中毒,之后肠胃的状况就开始变差了,想请问您,我做大肠癌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王锡山主任:这是青年大肠癌。您说之前有葡萄球菌感染以及肠道的改变,我不知道引起这次感染的食物是什么,但应该是偶发因素,不见得是肠癌的直接因素。可能就是这次事件之后,做肠镜发现了肠癌。
做肠癌手术,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少量多餐、循序渐进。有些人术后半年还吃流食,其实大可不必。但一定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同时要适量运动。
其次,心态上要放松,说“肿瘤都是被吓死的”其实并不为过。你这么年轻,术后除了在两年内每三个月到医院复查,还要尽量回归社会,这样会更健康。 问:父亲今年79岁,有腹胀,大便不通,食欲不振的症状,经过五六次的灌肠和吊水,病情有作缓解,但是肚子仍然鼓得很大,医生确诊为是大肠癌,请问像我父亲这么大的年龄、这样的状况应该怎样处理呢?
王锡山主任:对于老年人的腹胀、腹痛、排便困难问题,我们都会怀疑是肠道的问题。有的可能是粪便形成的、有的是肠壁上长了东西,还有人是肠壁外长了东西,需要进行详细的排查。单纯地认为“缓解后就好了”,我认为不科学。尤其是高龄人群,可能会表现得轻、但实际病情已经很重,因为他的身体反应不过来。
可以先对老人进行一些无创检查,比如CT、超声,做一个初步的筛查。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做肠镜、血液检查,以及只有参考作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查对了、诊断清楚了,我们才能去选择一个正确的治疗办法。
至于老人已经79岁,这确实是高龄。不过我做过的肠癌手术,最大年龄的患者是95岁。客观来讲,每个人体质不同,有的人80岁照样可以耐受手术,对于您的父亲,可以先定性再决定是否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