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1月05日> 总第1472期 > 19 > 新闻内容
强基层如何强 ②
健康时报记者 王小磊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  查看次数:  

  2017年12月12日,由健康时报、平安万家医疗联合主办的“中国基层医疗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次高峰论坛以“模式创新平台赋能服务提升”为主题,聚焦基层医疗发展与创新、搭建全产业链交流平台、分享优秀诊所实践。

  查看相关报道,请扫左侧二维码

  有了监管才能让诊所健康发展'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对诊所有了监管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从监管环节、内容、相关主体上来看,对诊所的监管涉及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物价、医保、工商、国税、地税等多部门联合协作。只有有了监管,提供更好的服务,诊所才能发展得更好。对诊所的监管看似涉及部门较多,事实上却监管能力不足,往往在事前和事中监管不足,事后监管更为突出。如果一味鼓励,没有监管,这个行业不可能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探索新模式“标准+系统+服务”

  平安万家医疗董事长兼CEO范少飞:如何推动诊所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升级?平安万家医疗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标准+系统+服务”三位一体的解决新方案,旨在解决基层医疗痛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需求。目前,平安万家医疗打造标准化诊所服务平台,开发了万家诊所运营管理系统“云诊所系统”,通过一个APP,两个平台,医疗服务链、医疗供应链和医疗金融链三链合一规划,使诊所接轨互联网,为诊所提供更多附加值和延伸服务。'

  第三方评审带动诊所标准化

  DNVGL医疗中国区总经理、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理事薄会杰:连锁诊所、连锁管理集团、医联体最需要管理实现一致性。现在的连锁是“连而不锁”,诊所创始人或管理团队风格各不一样,最终导致管理方法不统一。到了集团化就不行了,一定要用标准化为集团化服务。2016年,平安万家医疗联合JCI、DNVGL等权威国际医疗质量体系认证机构,打造“国际标准,中国实践”的本土诊所认证——万家认证标准,以鼓励更多诊所经营者重视诊所标准化建设,推进诊所全面发展。

  大咖论道·核心竞争力'

  强基层的目标目前还没实现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时,提出“三基”目标——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八年过去了,保基本已基本实现,但是基层提供服务占比却是不增反减,强基层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强基层是手段,根本目标是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便捷、有效的服务,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忘了这份初心。可以把医疗卫生体系看成是人体,由四个功能子系统组成,两手提供服务,两腿支撑,受一个大脑指挥就是规章制度。任何一个体系,无论医院服务体系还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只要出了问题都来看看它的四个子系哪儿出问题了,以及四个子系统的互动如何。

  医生集团胜在品牌和共享

  '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大家会有个疑问,诊所的时代什么时候到来呢?一是推出共享医疗。把诊所资产做得更轻,降低成本。二就是保险改革。把医生价格明确规范的定出来,对医生的诊疗支付合理的劳动价格,放在医疗服务本身。三是解决诊所的医生来源。当医生开始主动自由执业,走向社会的时候,诊所时代才会真正到来。如果医生没有合规、合法的来源保障,会很大地影响积极性和基本的医疗保障。医生没动力,患者的利益就很难保证,最后还是要跑到大医院解决问题。

  整合型医疗要和百姓健康绑定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喜琢:2015年,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医疗机构集团改革。通过医联体建设,把罗湖区5家公立医院、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成一体化、一个法人代表的实体性医院集团。罗湖区实行了基层检查、中心诊断的模式,有5部流动诊断车。民办诊所想照像,患者只要约一下附近的诊断车就能拍片子。还没等返回诊室,片子报告已经直接转给家庭医生了。罗湖区引进了网络药师,有标准、流程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每张处方都由网络药师审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