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1月05日> 总第1472期 > 24 > 新闻内容
危险的小牛血
健康时报记者 张 赫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  查看次数:  

  近日,一份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辅助用药目录和停药通知成为医药行业热点。

  通知提到,自2017年12月5日24时开始,该医院将正式停用辅助用药目录中38种药物,其中一个就是近年备受争议的小牛血。

  小牛血类药品,主要指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制剂,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很常见,是临床使用量较大的一种生化药。

  不过,因多次登上国家食药监总局通告黑榜甚至全面停产,小牛血安全性一直遭广泛质疑。

  多次登国家食药监黑榜

  全国召回后大面积严查

  2015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一次飞行检查中发现,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存在严重违法生产行为。通告中写道,初步查实,武汉华龙公司未按药品标准,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外购中间产品生产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相关生产记录全部为伪造。

  根据总局通告内容,企业中间产品小牛血浓缩液购自沈阳市于洪区顺涛牛杂经销处,延伸检查却发现,该经销处生产小牛血浓缩液的环境恶劣,不符合药品生产的基本要求,使用该浓缩液生产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无法保证药品质量。

  这篇长达几千字的通告对该企业明确定性: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条、第十条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等有关规定,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令其全面停产整顿,对该企业立案调查,依法严肃处理。

  武汉华龙事件之后,国内掀起小牛血类药品整顿风暴。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所有小牛血或小牛血清制剂生产企业立即开展自查,凡是外购中间产品、未按批准的工艺和标准生产的,必须停止生产销售,召回上市产品,并在2015年6月20日前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接下来的全国大面积排查后,2015年7月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再发通告,长春长庆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也因违法生产小牛血类产品被立案调查。复星医药旗下奥鸿药业,生产的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2015年11月停产。

  同年9月,辽宁省食药监局公布2015年第二期药品质量抽验结果,其中有1批次药品的溶液澄清度与颜色不合格,是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这几起违规生产的关键问题,最终都指向原料小牛血(清)来源。业内人士透露,原料不合格是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企业从未认证的渠道采购小牛血(清),产品存在系统性风险。

  一名医药企业负责人曾对媒体坦承,小牛血类药品原料存在问题,并不新鲜,在业内普遍存在,“从国家开始检查之前就知道这种情况存在,几乎每一家小牛血类药企都这么做。”他说,“很多企业私底下收购(小牛血),化验合格了就当原料用。”

  涉382起纠纷案件

  销售额与口碑不成正比

  2017年新康界发布的《2016年国内等级医院生物制品销售额品种TOP100排行》中,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的名字赫然在列,以1年69.12亿元的销售额,名列榜单第三位。

  然而,小牛血的安全问题争议却源源不断。除了屡上国家食药监总局黑榜外,也一直是法庭诉讼的被告席常客。

  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其中涉及小牛血的案件共382起,其中半数以上是健康侵权、医院不合理、不科学用药被索赔相关的案件。

  2015年11月11日,《张芳芳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二审判决书》显示,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对张永利(张芳芳父亲)就诊时没有对其既往史进行详细询问,没有考虑到张永利患糖尿病的情况,没有对血糖进行监测,而使用糖尿病患者应慎用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缺乏应有的谨慎注意义务,多种原因综合考虑,共赔偿原告40万余元。

  在此类案件中,所涉及的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是临床中运用较多的一款产品,因不合理使用小牛血致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案件近年来也屡见不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郑飞表示,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停止小牛血的使用,东方医院已经至少两年不采购小牛血,有价格因素,也有安全性考虑因素。

  记者查询注射液的说明书,在“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过量”两栏均显示尚不明确,而在儿童用药和老年人用药两栏里,均显示缺乏实验。

  “小牛血类药品在临床中主要用作辅助用药,与治疗用药不同,后者的适应症非常明确。辅助用药没有特别精确的适应症,因此,小牛血临床适用范围广泛。”提到小牛血,郑飞还为记者列出了一个名单,名单上是北京市医药采购综合管理平台公布的目前北京市还在使用的小牛血类药品目录,一共有6种,其中复星药业旗下奥鸿药业是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最大生产商之一。

  业内人员透露,在2015年到2016年间,小牛血争议最大时,复星医药市值曾一度骤减,而近年来陆续不断的风波也让小牛血生产企业望而却步。

  据统计,目前包括珍宝岛、复星医药及通化金马等在内的11家企业均在生产小牛血类药品。“血液到底是不是新鲜的,血液是不是纯净的,对一些药企来说,这点难以保证。”一位不愿具名的生物制药企业人员表示。

  国家对生化药规定严格

  小牛血并非无可替代

  “在神经治疗领域小牛血属于辅助性药物,但并非决定性药物或特效药,没有任何一种疾病治疗主要依靠小牛血类药品。包括脑血管疾病、脑损伤等症状可能都会使用小牛血类药品。”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魏希发告诉记者,小牛血类药物具有促进神经恢复的功效,无论是出血或缺血症状,神经受到损伤后均需要一个恢复过程,小牛血清中的部分有效蛋白成分能够起到辅助恢复的作用。

  不过,魏希发也强调,即便小牛血类药品停产,也不会对临床有严重影响,作为一种辅助用药,小牛血类药品不同于溶栓类临床急救药物,非不可替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也参与过一些小牛血类药品的临床研究,目前国内不同厂家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药物最初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理论方面没有问题,但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厂家的质控差别较大。

  事实上,对生化药的原料来源,国家已经密切关注到,并最新发布极为细致严格的规定。2017年3月1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专门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生化药品附录,对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给予44条详细厘定。对于来源于动物器官或组织的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需明确动物来源,且应为经检疫合格的健康动物。

  此外,对提取所用的动物种属、年龄、采集部位及方法、采集后的保存方法与有效期等制定相应的要求;制定原材料的质控标准;根据动物可能携带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疫要求,规定详细的检疫方法。

  小牛血类药品单价高、利润丰厚,在部分公司财报中表现抢眼。但越是临床应用广、用药量大,企业生产越应自律。屡次出现的行业风波甚至丑闻,也呼唤制药企业重视自律,才可能避免类似“系统性风险”的再次出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