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爆料,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生活计仔多》节目推荐产后妇女食用由穿山甲鳞片煲制的“山甲通乳汤”,并称其为“对催乳有奇效的古方”。
节目中,两位主持人及身份标识为某医院医生的嘉宾极力推荐:由穿山甲鳞片、通草、鸡脚制作的“山甲通乳汤”,在产后一个星期内连续喝三天,会令产妇的奶来得又快又多,非常适合产后乳汁少的妇女食用。而这样一碗“山甲通乳汤”,需要10克穿山甲鳞片。
《生活计仔多》被称为“广东地区家喻户晓的生活小百科”,其微信公众号平均日阅读点击量达5万次以上,这款播放于11月17日的“山甲通乳汤”,观看量想必也很可观。但是栏目策划方和主持人不知道,201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已经将穿山甲定为“极危”动物,即距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而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则从“濒危”降到“易危”。
去年10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又通过了“所有八种穿山甲物种提升至附录Ⅰ”提案,穿山甲也由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提升为一级。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办公室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博士介绍,食用穿山甲及其制品是导致穿山甲濒临灭绝主要原因,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目前,大多数民众不了解穿山甲面临灭绝的困境,容易在媒体的类似宣传中,将其误认为一类“一般药店中就能购买到的”可食用的药材、保健品,进而加剧对穿山甲及其制品的消费。
健康时报曾经报道,由于穿山甲的濒危,即便是曾大量使用甲片的中医药界,对于甲片的使用也愈加慎重,大多是在消耗库存,并在积极寻找甲片的替代品,同时还在尝试穿山甲的人工繁育。作为公众平台,依然在这种“保护穿山甲”的主流意识下积极宣传穿山甲的食用价值,《生活计仔多》节目的策划、制作者是否考虑欠妥?值得考量。 拯救最后的穿山甲
2017年3月21健康时报3版《拯救最后的穿山甲》
“(广西)李局长、黄书记请我们在办公室煮吃穿山甲。第一次吃,口感味道很好。”去年底,新浪微博上“穿山甲公子”的一条“自曝”引发社会关注。穿山甲是濒危动物,以吃穿山甲来炫耀身份的畸形消费心态令人愤懑,而我国又确实是穿山甲的最大消费国之一,除了食用,药用是另一大消费原因。
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张立在2010年的估算,中国每年制作中成药、中药饮片的穿山甲需求在8万~10万只左右。而调查显示,全国穿山甲的数量已经不到5万只。业内人士怀疑,现在药用的穿山甲大部分是从东南亚和非洲进口或走私来的,而穿山甲也被视为最受走私侵害的哺乳动物。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大多数中国人相信穿山甲片的药用功能,但更多人不知道:现在不少研究成果发现,穿山甲鳞片的主要成分就是角蛋白,与人的指甲以及猪、羊、牛的趾甲成分类似,比如已经有很多临床实验证明,猪蹄甲在消痈、抗炎、催乳等方面可以取代穿山甲……
既然穿山甲不是唯一可用药物,又已濒临灭绝,我们还要把这个性情温顺、对人类有益的物种逼上绝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