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后我去开家长会。开会前几位家长在一起闲聊,聊到考试成绩出来后给孩子什么奖励。
一位家长说:“我家有张礼物表,从80分到100分都有不同的礼物,最低是一双名牌运动鞋,考到100分我就给他买个平板电脑。”另一位家长说:“这次考试前我们签了个‘合同’,只要他能考到95分以上,2000元以下的礼物随便他挑。”第三位说:“我家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不过我已经许诺给他了,如果他能考到90分,我就带他去旅游,不管国内国外,他想去哪就去哪。”
曾经有段时间,我也和女儿达成过很多次协议,用奖品激励她努力学习。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女儿对奖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几元、几十元渐渐上升到几百元、上千元,不仅让收入并不高的我难以招架,她的学习动机也变得不再纯粹。好在我发现的还算及时,后来我开始不提物质奖励一事,女儿取得优异成绩后,通过其他方式来奖励她:去郊游野餐、让她选一套喜欢的书等,除了这些奖励之外,每次我都会画一张奖状给她。
奖状的内容每次都有所变化,有时是几个竖起的拇指,有时是几朵漂亮的小花,有时是几张灿烂的笑脸等,得到新奖励和奖状后,女儿表现得比以前得到贵重物品奖励时还要兴奋得多,并且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这些奖状虽然并不美观,但看得出来,它们在女儿的心中很重,因为那代表了我对她的肯定和表扬。
成长感悟:孩子取得满意的成绩,家长给予一些奖励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绩与奖品作为明码标价的交换,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学习就是为了得到奖励的心理,扭曲了奖励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