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7月28日> 总第1428期 > 06 > 新闻内容
非洲友人中国热中暑不奇怪!
健康时报记者 寇晓雯 实习记者 杨丽萍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8日  查看次数:  

  近日,一条非洲友人在天安门广场热中暑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热议,网友们纷纷惊叹道:“我们竟然比非洲还要热!”对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教授说:“中暑要有两个条件:高温和高湿,我国夏季是高温高湿,非洲那边的热应该不是湿热。”

  非洲没你想的那么热

  说起非洲,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热。但其实,非洲的许多地方可能比我们这儿凉爽。

  非洲被赤道横穿,夏季温度肯定高,但非洲最热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的热带雨林地区,而这两个地方人烟稀少,其他地方夏季的平均气温其实低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夏季气温。

  另外,非洲虽有“热带大陆”之称,但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旱季高温,雨季凉爽;而我国正好相反,雨热同期,高温的同时湿度也大。

  湿热天易中暑

  中暑不单单是高温造成的,还需要高湿环境。“我们国家夏天的热是湿热,在气温高于32℃,湿度大于60%的环境里,如果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是很容易中暑的”。宋恩峰主任表示,湿气大,人就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再加上高温,人就像在蒸笼里,特别影响人体的心肺和大脑功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杨保林说,我国夏季湿度大,如果出现雾霾天气的话,污染微颗粒和汽车尾气则不容易扩散,它们可能会加重湿热天对人体的影响和患者的中暑反应。

  身体劳累易中暑

  “中暑其实和个人的年龄、饮水、休息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宋恩峰主任指出,年老体弱,长时间没有进食、进水、没有休息好的话,就比较容易中暑。据了解,这位非洲友人今年60岁,来中国旅游,长途奔波加上年龄比较大,出现中暑症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杨保林主任认为,除了一些年老体弱的人之外,有心脏或者气管等基础性慢性病的人在夏季要特别预防中暑,因为他们的器官本身就处于较弱的状态,闷热的天气会加快它的消耗,甚至会出现水盐代谢失调、器官衰竭,休克等险象。

  中暑了,怎么办?

  杨保林主任说:“如果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得去通风阴凉的地方休息,让身体降温;如果出现了呕吐、全身酸痛等症状可以喝点儿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的药物。

  杨保林主任强调,如果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热痉挛症状时,应让病人侧卧,保持气道的通畅,头向后仰,同时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抢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