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隆春玲
老王爱狗,全小区人尽皆知。
一开始儿子刚给老王送狗的时候,老王嫌弃得不行,嫌狗脏,嫌儿子不待见自己,“他自己人不来,送条狗来算什么事儿!”
现在,老王出门“狗不离身”。
不同的是,以前是他遛狗,现在是狗“遛”他。养了十多年的老狗腿脚不利,老态龙钟。老王索性把小孙子废弃的婴儿车当作了“遛狗车”——狗坐车里,他推着车。街坊邻居见了,都说老王“爱狗如命”。
养宠物,养的是情感寄托
现在养宠物的老年人很多,遛狗、遛鸟,喂猫……由于现在很多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有的老人是老伴儿走得早,因此,养只宠物,确实能让晚年多件可以忙活的事儿。关键,还能让老人从中得到乐趣,获得情感寄托,确实不错。
每天晚上遛遛狗,顺道,还能结交一帮养狗的朋友;每天伺候“狗主人”的一日三餐,生活有了重心和节奏,变得忙碌起来了,也找到了价值感,排解了孤寂。
养宠物,还能把老人把对儿女的挂念,转移到宠物身上,让他们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情。
宠物有安抚人的功能,老人可以随时和宠物进行交流互动,纾解内心的压力,特别是在与宠物玩耍时,宠物还会和你撒娇、打滚、摇尾巴讨好,会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被依赖的安全和快乐,既能主宰掌控,还能感受到宠物离不开自己的依恋感。所以,也就不难想象,有些养宠物的老人为什么把宠物当成“儿子”养了。
别患上“宠物依赖症”
养一只宠物陪伴自己,找点乐趣没错,但如果总是守着宠物,让自己的生活及社交圈变窄,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及人际交往,为了宠物连家人都不理睬,甚至造成家庭矛盾,那就要好好考虑下,你是不是患上了“宠物依赖症”。
患上“宠物依赖症”的老人,总会用娇惯孩子的方式来娇惯宠物,甚至对宠物的爱超越家人,给宠物买最好的食物、用品,在宠物身上投资毫不吝啬,甚至把宠物当成自己家庭一分子重视,用跟人交流的方式去和宠物交流。
当一些老人把养宠物成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和情感寄托的时候,一旦宠物生了重病,或者死亡时,老人在心理上往往接受不了,就像自己失去亲人一样备受打击、寝食不安、痛不欲生,甚至会出现身体上的症状,比如失眠、血压不稳等情况,有些老人甚至出现抑郁或者求死的念头。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千万别耗着,最好寻求专业心理机构帮助。
老年生活重在多元
养宠物,当然可以作为晚年生活的一种乐趣,但千万不要将这种乐趣放大为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当然,也不要对宠物过度依赖,晚年生活还是应该多元点儿。
生活方式、娱乐休闲 方式要多样化一些,不要太单调,要主动打开情感大门,首先不要让儿女认为宠物能替代儿女陪伴,要经常与儿女沟通交流,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养成常给儿女打电话、儿女常回家关爱父母的互动模式,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老人晚年幸福感的提升至关重要。
老友圈、老同学圈、老战友圈别断了联系。不要因为有了宠物,就忘了朋友。事实上,亲朋好友、邻里间的日常交往、联系以及相互沟通,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老人获得情感支持的力量。
老人也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社区各种各样兴趣爱好中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
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的晚年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伺候”狗狗,也是锻炼
不得不承认,养猫养狗真的是件劳心费力的活儿,但这种劳累,又何尝不是对老人的一种特殊锻炼呢?
我们知道,老化会使得我们的肌肉骨骼功能渐渐退化,进而造成老人运动表现、行动能力、平衡感及肌耐力等不如成人阶段。现在,大多数的动物辅助治疗都以治疗犬作为媒介与参与者互动,其中的活动方式包括:遛狗、喂食、梳毛等。这些活动其实也变相地给老人提供了活动筋骨的机会,也因此维持了他们的运动神经功能。在心肺系统方面,曾有文献指出,在介入四周每周一次的动物辅助治疗后,很多老人的心跳、血压及呼吸次数的趋势显著下降,借此可间接指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日本的研究团队发现,经过六周的双周治疗犬介入,嗜铬细胞分泌素A (一种压力因子)数值相对降低,这也再次支持了动物辅助治疗可以减缓压力感而稳定老人的情绪。
有趣的是,也有文献针对老人的睡眠做相关探讨,提供动物辅助治疗给老人后,他们的睡眠品质能够维持且提高白天的精神。尽管养宠物对老人有诸多好处,比如改善老人运动神经功能,减缓压力,稳定情绪,甚至对于抑郁症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本身不爱宠物的老人来说,效果不明显。宠物治疗因人而异。
周铭编译自日本《老年医学》杂志
养萌宠
是个技术活儿
健康时报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特约记者 隋瑞雪
跟萌宠生活虽然能多个伴儿,但如果你的饲养方法不科学,也可能会危害健康。别让萌宠成了健康杀手。
同住:毛发纷飞小心哮喘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何巧洁:猫毛狗毛是常见的空气吸入性过敏原,如果空气中浓度过高,过敏性体质的人容易出现打喷嚏、流清涕、过敏性鼻炎症状,还有出现咽痒、干咳、胸闷、气短、喘息等过敏性咽炎、支气管炎,甚至哮喘表现。建议首先到过敏专科进行过敏原检测。如果确定是动物毛发过敏,这辈子基本就与猫狗“告别”了。
抚摸:宠物真菌也会传染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侯彬彬:猫猫狗狗身上会有寄生虫、真菌等,如果跟他们太亲昵,很容易会沾到人身上,进而引起人身体上的真菌感染,临床上也比较常见,尤其是养猫,人们常说的“猫癣”,也就是真菌感染、体癣。因此,宠物也要定期洗澡和消毒,不要让家猫和野猫在一起玩耍,防止传染上一些传染病。
抓咬:专业消毒少不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中心主治医师王为成:凡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狂犬病宿主动物(如狗、猫、蝙蝠等哺乳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处皮肤处称为狂犬病暴露。受伤后,马上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不要包扎伤口。受伤后要尽快去医院,去疾控中心或者指定的医院,孕妇和幼儿受伤了也要打,请医生判断伤情,按要求打狂犬疫苗,受伤严重的要打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