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郭宇超 吴 炜
耳垂皱褶能传递冠心病信号?是的!
耳垂皱褶征是耳垂上出现的从耳屏到耳垂后外侧缘的皱褶,至少占总耳垂长度的1/3。1973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耳垂皱褶征首次被Frank教授报道,Frank观察到有耳垂皱褶的受试者20 人中,19人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耳垂皱褶征也被称为 Frank征。
但是一直有研究者争议耳垂皱褶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是由年龄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混杂造成的假象。而且,耳垂皱褶的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存在差异。
不过,近些年关于耳垂皱褶研究的荟萃分析和大规模流行病学证据均提示,耳垂皱褶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发表的哥本哈根心脏研究公布了在普通人群中最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该研究共纳入了10885名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访35年,发现耳垂皱褶和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心肌梗死相关,研究发现耳垂皱褶征阳性患者中60.4%患有冠心病。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症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有研究将颈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指标,发现耳垂皱褶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相关,间接证明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中国人群也有类似的发现。
我国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在中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双侧耳垂皱褶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值得提醒的是,不同耳垂形状与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也有相关性。2015年美国心脏病杂志发表于的一项研究发现,双侧且均为对角线性的耳垂皱褶和心血管事件相关,但平行皱褶、皱褶深度、长度和心血管事件无关。
此外,2015年发表于Arch of Med Sci(医学研究档案)的研究显示,耳垂皱褶还与除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外其他一些疾病有关,如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压力、焦虑、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或肥胖。
总之,现有大多数流行病学证据提示,耳垂皱褶与心血管事件相关,可以在临床中识别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高危患者。有耳垂皱褶的人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氧化应激压力大,可能是早老的标志,从而更加易患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