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总第1390期健康时报2~3版《一名艾滋大学生的生活与困境》 “没有人告诉你,艾滋病离你有多近;没有人告诉你,在交往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一名艾滋大学生的生活与困境》中大学生艾滋感染者杨光(化名)说。
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57.5万,学生占1.6%。其中,65%的学生感染艾滋病毒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占到96%。
“你有男/女朋友吗?”“开过房吗?”“会做安全措施吗?”……好奇当代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真实了解程度,记者随机抽取了北京某高校的八位学生做了视频采访。受访者都大方承认了自己的感情状况,比如会不会做安全措施。但问到艾滋病知识环节,不少学生迟疑或者干脆就答错了。比如记者问“艾滋病的全称是什么?”只有一位同学答了出来——“免疫缺陷综合征”,一位男同学则一脸疑惑:“是不是血液出了问题?”;只有两位同学完整回答出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过所有的受访者都知道要想预防艾滋病,就要在性行为中做好安全措施,也就是戴好安全套。但是几位男同学都承认了自己还是会有不“戴套”的情况。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的梁洪远主任医师说,他参与高校科普多年,感觉现在的大学生并不缺乏基本的艾滋病知识,都知道该戴套,但就是会在某些冲动的时刻不戴,追求生理的快感。而且很多同学不知道,除了插入式的性交,给艾滋病患者口交,和艾滋病患者共用刮胡刀,在卫生条件不合格的小店里纹身、拔牙、穿耳、针灸等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高校艾滋感染高发,一半源于无知,一半源于侥幸。也许无知可以通过科普解决,但侥幸心理,只能看个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了。
采访结束时,记者又想起了《一名艾滋大学生的生活与困境》中主人公杨光的话,他说:“如果我没被感染,我的未来一定是另一番结果。可现在,一切都回不去了,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扫码观看健康时报视频《大学生是这样看待艾滋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