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妈妈带着高烧不退的20个月大的女儿在新加坡一诊所就诊,却被新加坡医生怒怼一句“这里不是中国!”视频传到网上,网友一片哗然。
视频录制者Paul Chong是一名地道的新加坡人,而他的妻子是一名来自中国的新加坡移民。根据视频中他与医生的争辩,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那天,Paul的妻子带着女儿到诊所看病,拿完药离开后,妻子因为不太确定药物的服用剂量,就返回诊所,进入诊室想要再询问一下医生,却遭到了医生的拒绝,发生争吵,最后还惊动了警方。
医生觉得,这名妈妈不能在不排队、不按铃的情况下“闯”进来问自己的问题,虽然他们的女儿发烧至39.5℃,但诊所里还有病情更严重的病人,都在排队等待。
而女子的丈夫则认为,自己妻子只是关心女儿,担心理解错了药物剂量,而且无论如何,医生也不该说出“这里不是中国!我们这里是有规矩的!”这样带有歧视性、侮辱性的话语。
对于这件事,网上的评论呈现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认为,医生根本是小题大做,更不应该说话带有歧视意味。网友“晨晓”认为,病人家属不懂怎么服药,问下医生没有过错,医生回答一下也就几秒,根本对其他病人没影响。网友“扫地妇”也表示,“他们已经排队看过病了,医生对剂量没有说清楚,病人回去再问一下而已。我觉得医生过分了。”
但同时,也有不少人支持医生的做法,这其中不乏一些医生同仁。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伯军就在微博直言,“在我门诊,常有这现象:看病完以后,反复直冲诊室,问这问那,有时甚至四五次;看完后站在旁边,想起一事问一句;拿着检验单、药盒直冲诊室更是常见。这种行为打扰了医生思路,对正在看的病人极不公平!”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希川也同样指出,这样不仅影响医生工作,而且侵犯其他病人隐私。
这名医生到底是不是小题大做?在新加坡,患者应当遵守怎样的秩序?对此,一名新加坡医生表示,新闻中这位妈妈的用药疑问,很多患者都会有,但在新加坡,如果你不确定药物的服用方法,“可以在护士不忙的时候先告诉护士,护士会在医生不忙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咨询医生。”“小心翼翼地”五个字是在与这名新加坡医生沟通过程中,对方明确写出的。
至于当天做完检查,是否应当直接去诊室询问医生,这名医生表示,在新加坡,这种情况也“不需要重新挂号”,“医生会在电脑里追踪查询的结果,让患者在医院等,查到结果之后过来解释;也可能让患者先回家,之后电话告知结果。”
“当然医生在开药时理应解释清楚。”医生补充道,“我们结束看诊之前,通常都会耐心地询问‘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总之,患者一定不能未经允许进入诊室。
考虑到中外国情不同,国内许多医生都建议,患者当天检查完毕,不用重新挂号排队,直接来诊室解读报告,但至少,如一名网友所说,“应该等正在就诊的看完,然后敲门进去。即使没有病人,门也开着,也要敲门打招呼得到允许后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