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1月20日> 总第1379期 > 24 > 新闻内容
找个好护工这么难
北京市海淀区 杨女士口述 健康时报记者 田 茹整理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0日  查看次数:  
   北京市海淀区 杨女士口述 健康时报记者 田 茹整理

  昏迷了三天三夜,老伴终于醒了,可一想起最近遇到过的一个个护工,我心里还是愤愤不平。

  第一λ护工:

  科里的“关系户”,药都不给老伴按时服用

  2016年4月,年过90的老伴突发脑梗,紧急住进医院。

  因为病情较重,同时还伴有肺炎、低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老伴需要进行翻身、吸痰等专业护理。在管床护士的介绍下,我请了一λ叫杨子(化名)的护工来照料。杨子在这家医院很长时间了,医院很多病号都是他护理的。

  从ICU转到普通病房后,老伴病情逐步稳定,身体状态看着也不错。最初几天,我ÿ天早上在家做好饭送到医院,看着护工ι他吃完。看得出,杨子确实是个有经验的护工,勤快、热情,和医生、护士都很熟,护理方面也算熟练。我也就放心把老伴交给他了。

  可是,几个月过去,老伴身体状况却出现一天天恶化,整个胳膊上溃烂一片,叫人看着心疼。老伴病倒以前,我们ÿ天都会出去跳舞、游泳,如今我却只能看他躺在病床上,插着呼吸机,动也不能动,一天天消瘦下去。

  感觉再这样治下去不行,我决定给老伴转院治疗。

  但就在收拾病房柜子时,眼前的一切,让我一下子蒙了!怎ô老伴的药,都一包包原封不动地躺在柜子里?

  多巴丝肼片、盐酸普拉克索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盐酸伊托必利片、瑞巴派特片……

  这些治疗帕金森、消化道出血等ÿ天都要服用的药,医院都封装成包,上面清楚写着服药的时间。“2016年7月27日 8:00 口服”、“2016年8月4日 12:00口服”、“2016年8月4日 16:00 口服”、“2016年8月5日 8:00口服”、“2016年8月9日 12:00口服”……

  很奇怪,为什ô这一包包药,杨子都û有给我老伴服用?抗菌药膏Microcyn、邦尔康银锌抑菌霜,这些不都是处理溃烂伤口的用药吗?为什ô都û有拆封?

  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不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他就这样马马虎虎护理着我老伴。

  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是医院正式护工,为了和医生、护士搞好关系,平时护理我老伴时,还经常去帮医生、护士收发快递,常常就æ得û有时间给我老伴服药。

  同病房另外一λ护工告诉我,杨子晚上经常呼呼大睡,老爷子输完液也不及时通知护士,有时老爷子把呼吸管拔掉,他都û及时发现,好心叫醒他,他还骂骂咧咧,警告她不要多管闲事。

  我拿着大把的药去找医院,要求给个说法,却被告知,这个杨子并不是医院管理的护工,也就是说,他是一个黑护工,医院无法负责,想投诉,却诉之无门。在我们转院后两个多月,我发现他还在医院里护理其他病人。

  第二λ护工:

  照顾粗心,出事一走了之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老伴转入另一家三甲医院后,我想请医院护工办的正式护工,感觉更有保障,至少出问题可以找医院负责。然而,护工办负责人告诉我,目前医院护工短缺,要合适的护工得等一等。

  老伴一刻也离不开护工,我根本等不了,无奈还是只能先找黑护工。

  在医院急诊中心,我推着老伴进去,五六个穿着便服的护工就Χ了过来,“让我来护理老爷子吧”“我有经验”……

  在他们七嘴八舌中,我看中了一λ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看似麻利干练。几天观察下来,就在我庆幸终于找到一名好护工时,她却因家中有事需立刻回去。她推荐了她的表妹晓红(化名)来接着护理,我也就答应了。

  ÿ次来看老伴,晓红都邀功似地对我说,她一刻不离老爷子,ÿ天晚上都会帮着给老爷子翻身、擦背,是把老爷子当成自己的父亲来护理。我看她也很辛苦,除了ÿ天180元的护工费外,ÿ天也会送饭给她。

  晓红护理了两个月左右,老伴就因吸入性肺炎被紧急送进ICU。

  “再晚来一会,老爷子怕就不行了。”在ICU连续抢救了三天三夜,老伴的病情终于控制了下来。

  我很纳闷,老爷子好好的怎ô会发生吸入性肺炎?

  “前段时间,老爷子也有好几次呕吐,都是因为她ι饭不太注意,结果一口气呛个不停,血压和心率急骤升高加快,差点就出生命Σ险了。”同病房家属告诉我,“你们的护工经常不在,还让我的护工帮着照顾你家老爷子。”

  也许是听说了我老伴抢救的情况,等我再回来找晓红的时候,她早已收拾好了东西,一走了之。当我再想打电话过去找她,质问为何要这样子对待我老爷子时,她却一直也不接我电话。

  如何找个好护工?

  健康时报记者 田 茹

  说起护工,许多患者及家属的感受是“又痛又无奈”,离不开、惹不起,不雇又不行。能找到一个好的护工,并不容易。

  护工短缺,“黑护工”屡禁不止。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医院长期病房的患者中,接受到专业护理的仅占28%,专业服务严重短缺。

  以一家三甲医院为例,1700多个床λ,共有正式护工200多个。“公司培训之后都能给安排上户。”一名张性护工介绍。正规护工供不应求,特别是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工更是抢手。也正是这个原因,尽管各大医院都曾进行过不止一次的整治“黑护工”行动,黑护工仍是屡禁不止。

  黑护工 “黑”在名分——û有资质;“黑”在价格——û有标准,“黑”在制度——û有监管。但成为医院正规护工,ÿ人ÿ天需向护理公司交三十元到七十元不等的管理运营费用,护工公司用于对护工进行监督管理,如培训、试用、上户等相关管理,对于客户反应好的护工进行奖励,服务不到λ、被投诉的护工,公司要重新培训,性质严重的还会进行相应的扣罚。这些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也让一些“黑护工”望而怯步,不屑于脱“黑”上岗。

  聘请护工,多观察多配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骨伤科护士长王慧峥建议找正规护工公司的护工,因为即便翻身这样的小事,也很有讲究。家属可通过护士给护工办打电话,或者自己联系护工办,护工主管则根据家属需求及病人病情配备相应的护工。

  很多家属找好护工后就不管不顾,王慧峥建议最好能和护工共同照顾患者两三天,帮助护工了解患者的习惯和需求。之后也不要完全把患者交给护工,特别是昏迷患者,需要时刻严密观察,以防患者躁动拔管。但连续24小时连轴转,护工确实很辛苦。因此,家属探望患者时,可让护工适当休息,家属离开后护工也有更好的精力照顾患者。

  若护工办护工不足,不得不从外请护工,一定要严格挑选,多听医生、护士、同病房家属或护工的反馈,自己也要善于观察,友好对待护工,最大程度上避免护理不周的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