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9月06日> 总第1344期 > 22 > 新闻内容
大健康时代的十大健康红利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6日  查看次数:  
 上接3版
声音:
有人说中医可能毁于中药,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夫再好,方子再好,抓的药不行,吃了没效果,那就会毁掉中医。
——针对“中医亡于中药”的热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如是说。
 
中药是药,药就是毒,重病可一天一副药,如果病已经平缓了,一副药可以分几次来喝,省钱,对身体也没有损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如此解读中医药使用误区。
 
小小的感冒,在西医看来,所有人可用同样的药治疗;而在中医看来,感冒有风寒、风热、中暑,药方完全不一样。中医最大的特点是辨证施治、量体裁衣。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将中医视作另一种“精准医疗”。
 
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和心理专科门诊应该建起来!学校、单位及社区可建立心理服务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
——面对由于抑郁焦虑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何寄华建议实施“全民健心”工程。
 
保持心理健康,可用“反求诸己”理念来处理问题,着眼自己,才能自我反省,产生正能量。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心理学博士宋振韶如此建议。
5
传统中医:疗效好的古药古方将会被更多人用上
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
    里约奥运会上,菲尔普斯露出的“紫色印记”火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还直播了他在休息室里拔罐的场面。时下,中西医结合,是我国重要的医疗工作方针之一,中医、中药再次成为热门关键词。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看来,此次卫生和健康大会,很重要的改变在于将“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健康为中心”,这是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吻合的。
拔罐、针灸、按摩……自古以来,这些中医的治疗方法经久不衰,地黄丸、青蒿方、枇杷膏……千百年传承,中医的精髓在这些药方中得以保留。已有80余岁的名老中医王焕禄,已行医整60年仍坚持坐诊,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留住父亲和师傅传承下来的那一汤一方。
健康时报曾刊发《中医药坎坷立法三十年》(总1286期第3版),其中就有名老中医用自己独门秘方看病,结果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被刑拘的尴尬事。近来保护老中医的药方终于引起重视,在最新的《中医药法(草案)》中,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向当地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不需取得制剂批准文号。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规定,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进一步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并拟定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发展目标。原则上在每个地市级、县级区域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也就是说,未来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综合医院,都将能够享受很好的中医医疗服务。
亢泽峰教授透露,行医32年,以往也常有人对中医存在误解。近几年国内外对中医药的重视,特别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极大提升了中医药的地位。以眼科为例,老年黄斑病变是种可致盲疾病,但利用老一辈留下的中药配方也是可防可治的。医书《医林幕要》中就有“胡萝卜,甘补辛润,温肾阳,故与牛脑配伍,补益眼睛”的说法,明目以补肝肾为主,是很好的早期治疗办法。
据中国科学院统计,我国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掌握了许多民间偏方。健康时报也曾刊发《八个很火的中医专病门诊》(总1315期第3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靠谱的中医专家。
6
心理减压:规范的心理门诊将会越来越多
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
    此次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心理健康被重点提及。习近平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原来,刚开始工作时,不要说普通百姓,就连自己都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没有信心,不愿向人提及”,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谈起过往有些感慨,相对于躯体疾病,很多人对心理问题带有病耻感,犹豫很久,迫不得已才寻求治疗。
2012年《精神卫生法》出台,整个社会氛围发生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王绍礼透露,越来越多的心理机构、心理院所、高校心理咨询室都在做心理科普,规范的心理门诊将会越来越多。
早在2014年,健康时报就刊发《最有意思的精神心理疗法》,介绍了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国内首创的精神心理疗法,如陶艺疗法等,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家轻松面对自身遭遇的心理问题。
热播电视剧《小别离》中,一位太太因为孩子早产、夫妻关系不顺,情绪变得异常紧张,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晕倒送往医院,才被确诊为抑郁症。一个留学归来的孩子,因在国外受同学欺负成天郁郁寡欢,不敢见人,最后在心理医生和小伙伴的陪伴下渐渐走出阴影……
这些故事情节,实则在现实中是常有的事情。从事22年心理治疗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祝卓宏的门诊上,就遇到很多类似案例:孩子出生后,因丈夫忙于工作,妻子没有能力处理婆媳关系,以至于出现产后抑郁的表现,甚至觉得还不如不要孩子,结果把丈夫吓坏了,这才到医院来做心理辅导。
对心理疾病的重视,对恢复身体上的疾病也将会有所帮助。王绍礼院长表示,很多躯体疾病的发生也与心理问题有关,如脑血管、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情绪变化,常见的是焦虑、抑郁。还有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比如高血压、胃溃疡、糖尿病等,如果早期发现心理问题可以很好干预,或者说是疾病发生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也会对治疗疾病起到很好的效果。下转23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