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皮痒啦?挠挠就能解决?当心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在新书《我是大医生:医生不说你不懂2》中,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主任、宣武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连石跟您聊聊皮痒那些事。
局部瘙痒,当心糖尿病
局部皮肤瘙痒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而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因伤口易感染,有一定概率引起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败血症。
家住黄埔的袁女士有段时间突然感到背部不适,瘙痒异常,怎么挠都不解气。一段时间后,被反复挠抓的背部竟然红肿起来,面积越来越大。袁女士以为只要将背部的脓包挑破,挤出脓液就没问题了,没想到之后背部却愈发肿痛。被紧急送到医院后,医生竟告诉她:“你差点就丢了性命!”原来,袁女士患有糖尿病却不自知,糖尿病与急性感染合并,竟引发了败血症。袁女士背部的蜂窝织炎排脓液达3000多毫升,她在ICU足足待了5天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如果袁女士感到背部瘙痒的第一时间便警惕自己潜在的糖尿病问题,之后的败血症便不会产生了。 不少糖尿病患者因瘙痒难耐,反复挠抓,容易抓破皮肤,结果却发现伤口很难结痂。正常人的皮肤挠了之后会出现一道红印子,并很快消失。但糖尿病患者的那道印子可能会变成血道子。因为人体血糖浓度太高就会抑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降低人体预防感染的能力。当抵抗力下降,并且出现伤口时,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引起伤口感染。同时,高糖环境是细菌最喜欢的“培养基”,因此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而且,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以干燥状态居多,甚至有时一抓就会“雪花纷飞”。患者末梢神经受影响,皮肤排汗异常,要么多汗,要么少汗。
全身剧痒,注意尿毒症
糖尿病还算是“温和”的疾病,若没有及时读懂皮肤的求救信号,我们可能会患上更加“恐怖”的疾病。
今年49岁的李阿姨突然出现全身性瘙痒:手、脚、背部……奇痒难耐。一开始她以为只是过敏,就在药店买了一些抗过敏药,又涂又吃。没想到越治越严重,不仅自己整宿辗转难眠,还因挠痒痒动作太大而影响丈夫休息。1周后,李阿姨的病情愈发恶化,小便频率不断降低,尿量也越来越少。而且,丈夫渐渐闻到李阿姨身上出现一种奇怪的味道。结果李阿姨到医院一查:她竟然得了尿毒症!
这位李阿姨找到医生时已经有些“痒得不想活了”,人也被折磨得十分憔悴。潜在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多是全身性的、剧烈的,并伴有不分季节的干燥、脱屑。
尿毒症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排泄有障碍。一部分代谢产物堆积后就只能通过皮肤表层的汗孔来进行排泄。但由于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对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有剥脱作用,形成脱屑,同时大量的尿素沉积到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尿素霜,刺激皮肤发生剧烈瘙痒。
另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多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分泌增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大量钙质沉积于皮肤,也会刺激皮肤。再加上皮脂腺和汗腺的萎缩使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最终引起皮肤的脱屑和瘙痒。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受损后,体内代谢产物及毒素无法排出,尤其是消化系统所产生的一些废物,很容易在肠道内产生积聚。其中,尿素含量升高最为明显。肠道细菌所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气,氨气增多则会刺激胃肠道黏膜,皮肤表层汗孔的排泄功能引发胃肠道浅表溃疡,导致食欲下降或出现厌食、恶心等症状。
身上长疹子,可能是癌症
小时候得过水痘的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以潜伏在其脊神经的后根神经节当中,有的甚至能潜伏长达几十年。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出现劳累、感染、生气、上火等情况时,就可能激活这种病毒,产生带状疱疹。不过,带状疱疹并不像民间传言的那样恐怖,只要积极治疗,善加调理,基本可以治愈。单纯的带状疱疹并不恐怖,恐怖的是能提示癌症的疹子。
一天中午,53岁的刘女士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痒,她使劲挠了挠,并没在意。第二天中午,挠过的地方长出了一些疹子。到了下午,腰部突然传来闪电般的疼痛,稍一碰更是痛上加痛。医生初步诊断其患的是带状疱疹,但建议她做进一步的全身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刘女士仿佛晴天霹雳,因为她被告知自己竟患上了恶性卵巢癌。
研究表明:约12%的癌症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样皮损,患者年龄越大,发生概率越高。带状疱疹通常只发生于身体一侧以及局部,若发生头面部带状疱疹、双侧带状疱疹、播散型带状疱疹,则提示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应警惕恶性肿瘤等严重免疫功能降低的疾病。
典型带状疱疹出现于两个不相邻的神经节支配区域,多伴有各种潜在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学界一般认为带状疱疹在痊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极少复发。但若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再或是恶性肿瘤患者、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都可能出现二次带状疱疹。老年人因第二次患带状疱疹去就医时,一定要再做一个全身检查,因为复发的带状疱疹很可能是肿瘤发出的一个信号。临床报道显示:部分年长者发生带状疱疹后,进一步体检可发现乳腺癌、卵巢癌、肺癌、淋巴癌等恶性肿瘤。 摘自《我是大医生:医生不说你不懂2》,《我是大医生》栏目组,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