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犯法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嘴馋、想吃,而且想吃“野味”。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敢吃的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总逃不了猎人的枪管、食客的胃肠。此前有网络媒体报道,说天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东方白鹳遭投毒,而死亡的白鹳最终以每只200多元的价格售给餐馆……至于常人难以下嘴的老鼠肉、蚂蚱、癞蛤蟆等等,也都有人捧场。然而以前归以前,现在,野生动物是禁止被以任何途径食用的——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同时,为食用而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也将被禁止。
其实吃野味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健康问题、生命安全问题。健康时报早就提醒读者:吃野生动物易患怪病(健康时报创刊号、2000年1月6日健康时报头版)。
文章来源于真实病例,比如:“杭州市民钱某生喝蛇血进补,结果补出鞭节舌虫病,住院3个多月,花费2.7万元;1998年,哈尔滨市有10多人吃蝗虫、甲壳虫引起过敏反应,经抢救才脱险”等等,专家忠告: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不能吃、不该吃。比如文章开头被猎杀的猕猴,就有10%~60%携带B病毒。这样的猕猴把人挠上一下,甚至吐上一口,都可能致人感染。人一旦染上,必死无疑。生吃猴脑者感染B病毒的可能性更大。
这些人兽共患疾病病体罕见,人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糊涂丢命。中科院院士、肿瘤和艾滋病毒研究专家曾毅教授介绍:许多动物携带的病毒、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肌肉、血液、内脏里,而且“蒸不熟煮不烂”,煎、炒、烹、炸、煮根本奈何它不得。
何况一旦野生动物来路不明,你怎么知道自己嘴里的野味是病死的还是被毒死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工程学博士后李平说,人若吃了因污染导致基因突变的野生动物,还可能诱发癌症等恶性病变,还可能破坏人的生殖细胞,生出怪胎。
……
所以,不光为了遵纪守法,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还是对野生动物“住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