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7月05日> 总第1326期 > 17 > 新闻内容
“饿死”癌细胞不是不吃饭
黎海亮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5日  查看次数:  
  专家介绍:
黎海亮,中华医学会放射专业心胸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放射介入科主任
擅长:疑难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肺癌等肿瘤的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对抗癌症的有效方法有很多,饿死癌细胞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这种方法可不能光从字面上理解:让患者忍着不吃饭,试图饿死癌细胞。“饿死”癌细胞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其实是一种科学的、专业的肿瘤介入治疗,需要去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
事实上,肿瘤的介入治疗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了,而且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已经是目前疗效最明确、发展最迅速的治疗方式。
饿死癌细胞,首要任务是控制住给它供应营养的血管。大多数医生都用一个特别简单的词来形容肿瘤的介入治疗——栓。河南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黎海亮解释说,“这是因为最早的肿瘤介入治疗就是单纯的栓塞。把栓塞剂和化疗药物混合后一起打到肿瘤的血管里,将为肿瘤提供营养及氧气的血管堵死,这个治疗方式的效果立竿见影。做完栓塞,再做影像学检查,就能清晰地看到肿瘤坏死的程度,这也是检验栓塞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十分惊人,必然就有更多的营养需求,因此周围往往会长出一些异常的血管以运输营养,可以说“霸道又娇气”。而栓塞就是把这些“路”堵上,从而使肿瘤饿死、坏死,而正常的健康细胞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17年前,我们科室成立之初,介入只是单纯的栓塞,主要治疗肝癌。当时肝癌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肿瘤完全坏死的能达到20%,大部分坏死的能达到80%,肿瘤的‘病灶’大部分坏死,就意味着阻止、延缓了肿瘤的发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命。这对于肝癌患者特别是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来说意义重大。”黎海亮主任说。
现如今,肿瘤的介入治疗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首先,医疗器械上了有了很大突破,现在临床使用的超选择导管非常细,可以直接到达血管末端,从源头上精准的将给肿瘤供应“养料”的血管堵死,也能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手术材料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以前用碘化油作栓塞剂,会有一小部分弥散到正常组织中,所以,用量少时不能完全杀死肿瘤,用量大时患者身体又会出现明显副作用。
据黎海亮主任介绍说,“现在,临床上开始尝试一种固体栓塞剂,叫做栓塞微球。它是非常微小的球体,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栓塞的血管粗细来选择使用微球的直径,而这些微球不但可以携带化疗药物,还可以携带放疗的药物。”
所以说,介入治疗多管齐下,不但可以栓住肿瘤细胞的营养通道,还能靠放疗、化疗来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