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阮祥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生殖力保护、更年期相关疾病、萎缩性阴道炎、绝经妇女骨质疏松、不孕不育、反复流产、闭经、月经紊乱、孕前营养准备等。
出诊时间:周一、周五全天;周三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下午(特需)
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女神变成了女汉子。
多囊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男性化体征。水桶腰、多毛、长痘、皮肤褶皱处发黑,似乎总也洗不干净,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判断出来。
傍晚六点半,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依旧还有不少患者就诊。阮祥燕主任告诉记者,在这一天的门诊量中,120多个患者,大概得有60多位都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前来就诊。
“对年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来说,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不孕。”阮祥燕主任介绍,“长期慢性雄激素水平上升,还会导致一系列代谢异常,如血脂代谢会受到影响,使女性患者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出现心血管问题;糖代谢也会出现异常,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由于患者体内的孕激素水平非常低,子宫内膜无法正常脱落,还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癌。”
尽管如此,很多人仍然不够重视。阮祥燕介绍,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病,一旦患上往往需要长期治疗。但很多人都是因为不孕才来就诊,等生完孩子后,就不再积极治疗了。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并不少见。
最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请阮祥燕主任前去会诊。一位年仅35岁的女性,重度肥胖,因高血压入院治疗。这位患者高血压反反复复,难以控制。经过会诊发现,难控的高血压其实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因患者已经生育,忽略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结果,让本该是老年病的高血压提前20多年发生。
“规范化的治疗,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极为重要。”阮祥燕提醒,规范化治疗,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维持正常月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往往会导致月经不正常,子宫内膜每个月不能正常脱落,时间久了会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长,这直接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所以不论患者目前要不要孩子,都一定要保证月经规律。
积极控制体重: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后,还要排查肝功能是否正常,血压、血糖是否正常,除了对症处理外,患者最关键的还是要控制体重。体重控制好了,肝功能、血脂、血糖等往往也会降到正常水平。
定期营养测定:定期进行营养测定,通过测定代谢率、脂肪含量,以及饮食和运动习惯,医生会给出综合评估和建议,营养测定有助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建议至少每年做一次检测。
配合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患者体内雄激素高,因此要服用针对性降雄激素的药物,目前首选口服避孕药,降低雄激素水平。此外,如果患者伴有血糖高,还需加一些降糖药物。
“所有患者就诊时都会问,我吃激素会不会有副作用?”阮祥燕介绍,激素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是静脉血栓的问题,因体质等原因,我国患者发生率较低,如果没有家族史,则没必要担心。而停药带来的问题则远远高于这潜在的风险。
孕产期不大意:经过以上综合治疗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能正常怀孕。患者准备怀孕时,需停服避孕药,进行促排卵治疗。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黄体功能不足,流产率较高,因此,排卵后还需进行黄体酮支持,提高妊娠率。而产后3个月,应继续接受常规治疗,维持正常月经,直至绝经期,避免长期闭经导致骨质疏松等各种问题。
回避是婚姻的慢性毒药
妻子抱怨、丈夫回避的状态在很多家庭中很常见,更有甚者,夫妻俩一天说话不超过十句。这样的状态其实很危险,夫妻俩最需要的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沟通。
心理学上区分了三种典型的夫妻沟通模式:建设性沟通、要求/回避沟通、双方回避沟通。
建设性沟通,顾名思义就是双方针对分歧主动去寻求解决和寻求办法,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能够采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在互相理解的前提下,聚焦于问题讨论和问题解决。这是最理想的一种沟通方式。
但通常,生活中最常出现的是要求/回避沟通,夫妻双方面临冲突时,其中某一方经常以强势的态度向对方提出各种要求、试图控制整个沟通过程,而另一方以回避的态度拒绝回应,避免面对无法应对的各种要求。
双方回避沟通是一种最为糟糕的模式,夫妻双方在面临问题时谁都不理谁,都回避问题。
研究发现,有婚姻关系问题的夫妻,他们之间的建设沟通非常少,而要求/回避沟通与双方回避沟通更多。这种沟通模式会导致更多的冲突和心理距离,从而导致婚姻逐渐变坏。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在这种关系中,通常男性的回避比例更大,所以女性不仅要自己学会主动沟通,注重沟通方式,还要带动丈夫的沟通意识。
摘编自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想打溶脂针?
再等等
健康时报记者 姚欣然
哪里想瘦就给哪里打一针,轻松溶解脂肪,避免了节食的痛苦。听上去很完美,但专家表示,此类药物在美国刚结束临床试验,临床效果和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我国并没有进口,目前国内并没有合法的溶脂针。
北京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常委、北京黄寺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主任刘红梅介绍,溶脂针在理论上主要有效成分只有两种:磷脂酰胆碱与脱氧胆酸。磷脂酰胆碱是磷脂的主要成分之一,能够溶解脂肪堆,并通过肾脏排出,甚至可以溶解脂肪细胞。脱氧胆酸常在科学研究中作为脂酶加速剂,蛋白质溶解剂等使用。
2015年4月29日,美国FDA批准过一种名为Kybella(ATX-101)的“溶脂”药物,主要批准用于颏下脂肪堆积(双下巴),禁止用于其它部位。这成为第一个获批的溶脂药物。虽然欧美两地刚刚结束三期临床试验,但长期临床效果及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离上市普及仍有相当长的道路。正规大医院是不提供溶脂针治疗的。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上查询,目前没有批准任何用于注射溶脂的药物,ATX-101也不在进口药品范围。也就是说,“溶脂针”在我国还没有合法化,也缺乏大量的临床实验来检测其安全性。
刘红梅主任介绍,溶脂针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肿胀、疼痛、发红等现象。还会存在一些其它并发症,比如局部硬块,一些过敏反应,皮疹、恶心、腹泻等,甚至是过敏性休克。所以在国家尚未正式批准前,建议慎用。
很多人关心的双下巴溶脂,可选择激光、射频溶脂。如果是全身减肥,要规律运动,控制饮食,还是那句老话:管住嘴、迈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