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4月26日> 总第1308期 > 17 > 新闻内容
权威专家谈防癌治癌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6日  查看次数:  
相关阅读: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癌症防控高峰访谈在京举行。
远离癌症警惕不紧张
 
 
一旦确诊肿瘤以后,大部分患者都会焦虑,甚至是抑郁,精神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而这正好给了肿瘤打败我们的机会。老百姓普遍有一个观念,得了高血压好像感觉没什么事,一旦说得肿瘤了,就非常的不接受,觉得没救了。实际上,医疗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肿瘤已经跟其它慢性病一样,患者甚至是可以带瘤生存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患上肿瘤跟现在得了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带病活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是可以的,肿瘤的防治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而没有得肿瘤的人呢,又好像是另一个极端,觉得肿瘤应该不会找上门,照样不注重健康生活,躲过一天是一天。从癌前病变发展成肿瘤大概有十年到三十年的过程,有人终身维持癌前病变,不到1/3的人会发展成肿瘤,而这个阶段正是人们去发现早期肿瘤、研究肿瘤、控制肿瘤,这正是让它少进入晚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告知病情沟通也有小技巧
 
与患者沟通也是个技术活,我们要当患者的坚强后盾,帮他们首先在心理上战胜癌症。这其实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在治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跟患者谈得不是那么特别透彻,因为这个时候患者对疾病不太了解,加之恐惧,你跟他说太多他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通过学习,最后他会变成一位专家,你再跟他去沟通的时候,他会提出非常专业的问题。所以说癌症知识的普及不但使我们医患之间的沟通变得顺利,也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的客观的认识癌症。
     与不同期别的患者沟通要用不同方式,比如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后淋巴结没有转移,我们会告诉患者,他预后非常好,定期到医院复查,跟患病前一样正常地工作生活。对于中期患者,我们就告诉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疾病会得到有效控制。对于晚期患者,我们会告诉他,需要一些更系统、更长期的治疗,近年来晚期患者长期生存的机会已经大大加强。
战胜癌症有爱才有力量
 
 
战胜癌症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句口号,但对于癌症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来说却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战役。
很多病人的恐惧和焦虑不仅来自于生命的原因,也来源于疾病所带来的很多附加问题,比如经济的问题、孩子上学的问题、结婚的问题等等。针对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医疗模式的调整、社会的关注,让他感受到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
其实肿瘤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心理康复医生,他们有一套他们自己的办法,希望让患者感受到有人在支持他。目前,中国癌症基金会已经募集90多亿元救助了数万名癌症患者。我们也常常通过抗癌明星鼓励其他同疾病斗争着的病友,就是为了能把患者心底的力量唤醒。
发现癌症高危筛查帮大忙
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会不会得癌,也都知道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能够在癌症早期就及时发现,不但会大大降低治疗费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生存率。但癌症筛查不是一股脑都做一遍,只有合理运用“防癌体检”,它才能够帮上大忙。
 
探索适合国情的
乳癌防诊治模式
近日,第三届“中国乳腺癌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这是继哈佛大学、协和医院乳腺中心和中美健康峰会联合举行的“中国乳腺癌专家研讨会”后的又一重要会议。
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副司长宋莉介绍,自2009年以来,我国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形式启动了针对农村妇女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的“两癌”筛查工作,在农村地区开展了按三年一个周期,对一千万农村女性实行免费宫颈癌检查,对120万女性实行免费乳腺癌检查。
根据中国乳癌发展的特点,参会嘉宾希望可以探索一条适宜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就如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筛查和支付模式。(赵安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