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3月29日> 总第1301期 > 10 > 新闻内容
不怕死,好好活
著名教育家 胡筠若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9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清明时节,难以避开生与死的话题。生死观,似乎总是被忌讳,却又不可避免地逃不开、躲不掉,特别是对于老人,如何看待不知何时到来的生命末期,似乎更为重要。这篇文章是一位已故老人,在面对“死”这个看似悲伤话题时的所思所想,分享给各位读者。

  我60多岁时父母相继去世,70岁时老伴病故。我和弟妹们说,这就像是卷心菜,外面的那一层黄叶剥光了,我这个无论是婆家还是自家“绝对大姐”的人,就成了袒露在最外面的那一层老叶了。

  不怕死

  我说这话是认真的。我的确做了思想准备,不知哪一天会接到“你该下场了”的通知。因为我明白,我比弟妹们大了一二十岁,按自然规律,我也是排在前头的。于是,我开始仔细地打理起自己“上路”前的“行装”:

  首先,我给女儿写下了一份《遗嘱》,把我的“身后事”做了简单交代。

  我把家里有限的那点财务资料,如存折、国债券、基金卡、房产证等整理一清,妥当存放。还把基金卡和存折账号抄写下来,放在另外地方,以备万一原件不见,挂失方便。女儿来探亲,我总要向她们一一说明,还不忘问问她们是否记下了存折密码。

  我做这些无非是想让我的女儿在妈妈某天离世了,她们不会一时找不到头绪而多费工夫,造成烦恼。

  我趁着自己记忆力不差的时候,把两个女儿从孩提时照下的相片和底片分别放入相册并做了背景说明。把四口之家以往历年的留影经挑选按年月加注解摆放入册。还把女儿出国后寄回来的一封封家书和卡片按时间编号存放。她们的人生还长,我要把这些以后会成为她们亲切怀念的文字影像整理得好好的,算是我这个有文化的妈妈晚年牵挂女儿的一点心意。

  记得我老祖母年老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朝可再穿。”这和《涅槃经》里说的“人名之不息过于山水,今虽存而明日难知。”这些话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死亡虽是必然的,可死期不明。”

  人到晚年,往往对这种期限不明的死有着一种本能的恐惧。所以我体会“老了,不怕死”实际上就是要面对这个不知何时何地会光顾自己的“明朝”、“明日”。就是不怕接受这份来日无多、离死亡越来越近,却又无法给自己 “倒计时”的无奈和感伤。

  在我活过的这七十多年里,曾经历了与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丈夫的生离死别。一次次饱尝了送别亲人的痛苦。在感慨那些消逝的岁月和留不住的人时,心中顿悟,既然生老病死,人莫能外,这自然而至的死亡并不可怕,其实就是你去赴亲人间的聚会!

  好好活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活得其实极为认真。凡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我从来都舍得花时间,不怕费心思,大大方方花钱。特别是上了年纪之后,我对自己的安康更是呵护有加。

  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早晨做自编的体操,晚上外出快步走一小时,风雨无阻、绝不马虎。认真安排日程饮食、吃健康食品。坚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吸取适合自己的保健措施。买书、看书,让心智不断长进。趁腿脚尚好,走出国门周游世界,陶冶情操。此外,我还格外谨慎小心地规避无谓的冒险,在可能想到和能够控制的情况下避开危险,减少不安全因素。

  如,我每晚雷打不动的散步都有固定路线。对所经之处,哪里路有沟坎,哪处常在地上放置浇花水管……我都记在心间。行走时不让自己分神,要随时注意脚下。在卫生间洗澡,时刻小心防滑。而且不把门从里边关死,以防万一有事。在厨房煮饭烧水一定守在灶旁。晚上临睡前也不忘检查厨房的燃气开关。

  我即将70岁生日时,写了一份《我的遗嘱》,算是送自己的一件别致的生日礼物。两个女儿看后都红了眼圈,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我当时笑着问她们:“你们不觉得吗?妈妈正是面对了死亡,才有了这份从容,才有心思要好好活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