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3月25日> 总第1300期 > 23 > 新闻内容
抗结核有新方
健康时报记者 徐 瑶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5日  查看次数:  
 
诊断方法落后,治疗药品缺少,患者管理不易,预防疫苗局限……防治结核病谈了多年,都是老问题。但好消息是,一些新的诊断技术、治疗药品和管理模式正在这一领域出现。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日,多位专家认为,结核病诊治在未来五年一定会看到突破和改变。
    诊:分子检测技术
    90分钟出结果
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近100万例,同时还有大量潜在结核杆菌感染者,10%可能在将来发病。当一位患者咳痰、咳嗽两周以上,并伴有咯血、胸痛症状,就应该去筛查结核病。
痰涂片检查和胸片影像是诊断结核的主要方法。所谓痰涂片检查,就是把病人的痰液涂在玻璃片上,染上颜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是否有结核杆菌。如需诊断患者是否是耐药结核病,还需要培养痰菌,做药敏试验,最快也要3个月。
    这方法不仅老旧,还很复杂,完全依赖于操作者的水平和经验。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中国每年会漏掉10万结核患者。
现如今,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已经出现,在WHO发布的《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把分子检测技术作为首要推荐,包括XpertMTB/RIF技术和线性探针技术。
首都医科大学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通俗地解释了这种分子检测技术,即用仪器检测痰液中是否有结核菌DNA,最快90分钟出结果,更灵敏也更易操作。
    此前,中国引进了约1000台Xpert设备,一些地方的疾控部门和专科医院已投入使用。
李亮教授说,除了WHO推荐的这两种,国外类似产品还有很多,有些只有眼镜盒大小,五分钟能出结果。还有些设备不需要检测痰液或血液,仅仅只需要患者吹一口气。
    国内一些企业也在研发快速分子检测系统,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结核二科主任梁建琴介绍,像基因芯片快速诊断、RNA检测等已经应用于临床。
    不过,新技术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在推广上仍有难度,使用得不多,她希望这些新的诊断能早日进入医保报销目录。
 治:   新药积极研发
   解决耐药问题
 
对于大部分结核患者来说,经过6~8个月规律的抗结核治疗可以痊愈。但是,如果患者出现耐药情况,疗程可能需要2~3年,且治疗费用是普通结核的100倍。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5.7万耐多药结核患者。
“现在用的仍是50年前的老药,这等于我们拿着小米加步枪,在跟一个进化了几千年的敌人打仗,真的很吃力,”比尔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桓世彤表示。例如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一线药物,对于许多耐药患者来说,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总体来说,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十分缓慢,一方面技术难度大,另一方面研发重心在欧美国家,而肺结核患者集中在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药品经济回报低。不过,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为数不多的新药研发成功,其中杨森公司的贝达喹啉和大冢制药的德拉马尼都已经获得FDA批准,目前这两种药正在中国注册审批。此外,还有利奈唑胺、莫西沙星等现有抗生素,被发现可用于一部分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梁建琴医生表示,还有一些药正在做临床试验,用于敏感、耐药和潜伏感染治疗。
桓世彤认为,虽然有新药研发,但单个药品不能单独解决问题,下一步更重要的是研发出一套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且疗程更短,效果更好,价格也尽量低廉。
  管 :借助互联网医疗
    监督患者服药
由于结核病治疗周期很长,患者服药管理也是个大问题。传统的做法是,患者每天到医院或社区,在医生监督下服药,但这对于边远地区的患者很不方便。或是患者在家服药,自行在服药卡上画勾,但这也要求患者有很高自觉性。
很大一部分患者耐药都是因为治疗不规范,当不适症状在治疗1个月内明显改善,咳嗽咳痰转少时,患者就误认为已经痊愈,而自行停药,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已经被抑制的结核菌重新大量繁殖并产生耐药性。
桓世彤表示,现在有一种电子药盒,在药盒里安装一个芯片,每到服药时间,药盒会发出提醒,同时,当患者打开药盒,会记录在芯片里,传输到医生的电脑上。虽然打开药盒不等于真正服药,但有研究证明,超过95%的患者打开药盒就会服药。国内已有企业将生产这种药盒,价格也相对低廉。
同时,一款新型的“结核助手”手机APP也能帮助患者服药,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支持研发。李亮教授介绍,APP还会提醒患者复查时间,如果患者吃完药后不舒服,可以在线上与医生直接交流。此外,医生之间也能够通过APP进行交流和学习,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治水平,他相信会有更多新技术在结核领域诞生。
 
相关阅读 :痰中没结核菌了也可能复发
江西省胸科医院结核病临床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医师雷建平:结核病是否复发,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结束治疗时体内结核菌是否已全部被杀灭,二是人体抵抗力是否正常。结核病人结束治疗时,虽然痰中找不到结核菌了,X线片上病灶稳定了,但并不代表病灶部位结核菌全部被杀灭了。由于结核菌可以感染本来是杀菌的吞噬细胞,可长期存于体内。所以在结核病的治疗中既要重视规则治疗,又要重视人体抵抗力的保护。在结核病临床判断治愈和停药后,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自身的免疫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