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3月25日> 总第1300期 > 21 > 新闻内容
孩子不是父母的作品
谭 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5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央视主持人朱军的太太谭梅日前出版了她的新书《领舞》。在书中,谭梅记录了她从军营舞者、名人之妻再到商界强人的历练,分享了领舞人生的点滴感悟。本期,谭梅与我们分享保持童心,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故事。
 
 
孩子才是他人生的执笔人
    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但也没想到毛头的第一个对手,竟然是身为妈妈的我。
我们的战争从一台钢琴开始。
毛头5岁那年,我把他抱上钢琴凳。却不想这个决定,后来成了一个人的执着、两个人的煎熬、三个人的折磨。
身为完美主义者的我拿出给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要求毛头,一架钢琴,每天都要练,每天都要弹,他难受,我难受,老公看着我们两个更难受。
我每天盯着时钟,一看快到该练琴的时候了,心里面就开始“咚咚”打鼓,像是催眠自己一般默念:今天一定不能发火,一定不能发火……
我尚且如此,想必孩子的负担要远甚于我。身处这场周旋的我们,构成了一个尖锐的三角形,孩子是最弱的一角,向左看,向右看,一边是钢琴,一边是我,两个都是他无力对抗的巨型生物。
老公不忍心:“这么强迫孩子,何必呢?”
我也看不懂自己,明明对八八空间的小朋友们那么有耐心,可面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泛滥成灾。
某些气血上涌的瞬间,连他可爱的小手也变得可恶起来,惹得我不由自主就打下去:“告诉你多少次了,手形不对,怎么就不能把手背拱起来呢,这么简单的姿势!”
他的小手肿得通红,我半夜去给他盖被子,看到他露在外面的小手,心里一酸,又心疼又后悔,。
我开始反思,如果像他这么大把我放在钢琴前,我表现得未必比他好。
这架钢琴他弹了四年,在琴键上游走的小手长大了好几圈,然后有一天,他认真地对我说:“妈,这琴我不弹了。”
他选择的是画画。
很显然这是受爸爸影响。另外,我们真的带他去过太多美术馆,看过许多场展览。绘画、雕塑,这些是他从小就开始接触的,看这些东西的时候,他很乖,跟着我们一件件非常认真地去欣赏,从没抱怨过。
索性反过来吧,不是按照我的意愿,而是尊重孩子的意志。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他是自己人生的执笔人。如果用我们的头脑替他做选择,少了发自内心的动力做支撑,无论做什么,他终究还是难免半途而废。
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是大人,想得一定比孩子周到。事实上孩子自己未必不去想,可能他的自我塑造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比我们更强。
努力赢得孩子的友情
     从第一次旅行起,我就开始教毛头装旅行箱。如今,他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取舍、分类、节约空间,样样在行。
出发前,他把收拾好的行李箱拉到客厅里,“妈,我都收拾好了。”
我点点头,继续忙我的事情。但姥姥过来了,放倒,拉开,一件一件把东西拿出来,摆到地上。刚进行到一半,毛头正好从屋里出来,顿时吓了一跳:“姥姥,干嘛呀?”
“看你忘带东西没有。”姥姥手上忙着,头也不抬。
“我收拾了一个下午……”毛头苦着脸。
“等检查完了,我按原样帮你装回去。”
毛头嘴上没说什么,但意见早就挂在脸上。
入夜,我和妈妈聊时,她也耿耿于怀:“毛头是不是不高兴了?”
“那个箱子,他已经会装了,不如我们就不要去管他。他辛辛苦苦装好的,你一翻,全乱了,他难免不开心。”
“我不检查,怎么知道他水杯带了没有,衬衫带了没有?万一他忘带了怎么办?”
“那就忘了呗。”
成长的事,都是小事,却又没一件小事。孩子与我们的相处模式不断进化,作为家长,姿态很重要。这些年里,我慢慢甩掉自己作为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努力去赢得孩子的友情。
从前他拿着不怎么好看的成绩单找我签字,我可能脸一板:“你怎么考这么低?”但现在更多是以朋友的姿态,以一个温和的角度切入:“其实爸爸妈妈不是非得要求你考80分、90分、100分。”
原本准备听说教的他,表情一下子就松了。
“毛头,老师对你好吗?”
“很好啊。”
“可是你拿这个成绩,会让老师不好过的。”
他一愣,显然没想到。
我接着说:“学校对老师是有要求的,人家会划分数段,会算平均分。老师的水平是要借助你们来体现的。那你是希望给老师加分,还是减分?”
下一次考试时,毛头的成绩就上去了。
孩子就是这样,你和他说,你万一做得不好,会给你自己带来什么损失,他可能不以为意。但如果因为你没做好,会让别人受损失,会为集体抹黑,他往往就会认真。
按年代算,毛头属于个性张扬的“00后”,但我却要把这种集体观念树立在他心中。我认为即便对于注重个性的这一代孩子,集体主义仍然不是一个带有时代沧桑感的词汇。它所蕴含的包容、大气和智慧,是不会过时的。
摘自《领舞》,谭梅著,东方出版社
 
 
永远
保持童心
 
除了母亲之外,我还管理一间舞蹈学校,面对毛头之外更多的孩子。八八空间里挂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摄的宣传照,照片上的我穿着白雪公主的服装,给孩子们讲故事。
一位新学员踮着脚端详那一组宣传照,半响之后转过身去摇妈妈的手:“妈妈,我这才知道,原来白雪公主就是谭老师。”
我喜滋滋地听着,这小女孩的话也是我的愿望。我从不避讳承认:“我一直把自己看作一个童话世界里面的人。”我喜欢用简单的方式去思考生活,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去发现细节中的美好。从清晨第一缕阳光到深夜最后一点星光,从花草树木到朝晖夕阳,我都愿意投去欣赏的目光;在路上,就算再赶时间,见到一只小猫小狗,我照样恋恋难舍,移不开视线。
从小到大一向如此,我就是这样,愿意相信邪不侵正、云开月明;相信善良和真诚会得到回报;相信在故事尾声,主人公一定会“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即使在遭遇挫折、跌入低谷之时,也没有什么能阻止我活在自行加了暖色滤镜的童话世界里。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话看似意味深长,多少带了些“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的尴尬,但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每个人对生活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难道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吗?
    或许,“自己的世界”早已不是它字面的意思,而是指一个美好、简单、干干净净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是电影里演的、小说里写的、歌曲里唱的。它经过艺术的重重渲染,剪掉了现实生活里的灰头土脸和无可奈何,满满的全是腔调和浪漫。
每位女性都应该是一位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小女孩。而不能因为长大了,踏入现实的境地,有些信念甚至瞬间坍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