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早上5点多就一个人从家里出发,挂号、拿药都要一个人来做。丧偶,现在和儿子一家人住一起。我告诉老人:“您现在的情况务必要让孩子知道,肾脏功能恶化的很快,有需要考虑替代治疗的可能。您一个人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今天回去就要把这些情况告诉孩子,下次一定让您的孩子陪着过来!”测完老人的血压,150/90mmHg,心率90次/分。
“可是他很忙!在北京上班哪有不很忙的。他也说今天陪我过来,我说不用,能不给孩子添麻烦就尽量不添。所以,大夫你帮我开化验复查一下血肌酐,再帮我开点药吧。”老人并不觉得肾脏问题亟需进一步诊疗。再次跟他解释,他说,“不瞒您说,我是自费。身上就装了200块钱。您就给我开最基本的检查吧。”
就在这时,我又一次觉得,对于老年患者的照护,医疗有时真是很小的一个部分。疾病的管理也许不那么复杂,下一步诊疗的目标很明确。但现实远比医疗复杂——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很差。缺乏有力的照料者,经济不足,没有大都市的医疗保险覆盖。而这些社会支持的不足,直接决定了治疗上能往前走到哪一步。
“老去不浪漫”,对功能受损、失能以及社会支持情况差的老人来说,几乎是必定的事儿。家有一老,在沉重现实负担面前常常不是“一宝”,而是照料者和被照料者的双重压力。愿有更多人力、社会资源去照护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