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2月01日> 总第1287期 > 10 > 新闻内容
老人需要的不仅是医疗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 张 宁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1日  查看次数:  
 
前几日门诊,我接诊了一位80岁的老爷子。在一年里头,他的血肌酐水平从180ummol/L一路上升到300ummol/L,8月份的血生化报告里,二氧化碳结合力已下降到16,但彼时血钾尚不高,4.5mmol/L,尿量也一直没有减少。近半年出现活动后喘憋,症状也越来越重。既往有哮喘史,不规律用药;糖尿病近30年,长期服用糖适平,但很少监测血糖。

  老人早上5点多就一个人从家里出发,挂号、拿药都要一个人来做。丧偶,现在和儿子一家人住一起。我告诉老人:“您现在的情况务必要让孩子知道,肾脏功能恶化的很快,有需要考虑替代治疗的可能。您一个人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今天回去就要把这些情况告诉孩子,下次一定让您的孩子陪着过来!”测完老人的血压,150/90mmHg,心率90次/分。

  “可是他很忙!在北京上班哪有不很忙的。他也说今天陪我过来,我说不用,能不给孩子添麻烦就尽量不添。所以,大夫你帮我开化验复查一下血肌酐,再帮我开点药吧。”老人并不觉得肾脏问题亟需进一步诊疗。再次跟他解释,他说,“不瞒您说,我是自费。身上就装了200块钱。您就给我开最基本的检查吧。”

  就在这时,我又一次觉得,对于老年患者的照护,医疗有时真是很小的一个部分。疾病的管理也许不那么复杂,下一步诊疗的目标很明确。但现实远比医疗复杂——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很差。缺乏有力的照料者,经济不足,没有大都市的医疗保险覆盖。而这些社会支持的不足,直接决定了治疗上能往前走到哪一步。

  “老去不浪漫”,对功能受损、失能以及社会支持情况差的老人来说,几乎是必定的事儿。家有一老,在沉重现实负担面前常常不是“一宝”,而是照料者和被照料者的双重压力。愿有更多人力、社会资源去照护老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