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2月17日> 总第1274期 > 03 > 新闻内容
拜耳救命药将撤出中国
健康时报记者 刘子晨 徐 瑶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7日  查看次数:  

 
一位肺动脉高压患儿浩浩(化名)正在接受治疗。   爱稀客供图

  2015年12月10日,一封由1400余名患者、医生、人大代表、病友组织、社会人士联名签署的公开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被发送到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总部,希望其留下即将退出中国的肺动脉高压药“万他维”。

  这一切源自半年前一封信。6月29日,中华慈善总会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办公室突然发出通知,终止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通知中说,“由于捐赠方拜耳公司全球策略调整,万他维自2015年起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对于正在接受药物援助的患者来说,援助的终止,救命药退出,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更大的经济负担和断药危机。

  一纸通知 救命药断了

  “我的孩子已经不在了,但我希望这种药能留下来,因为肺动脉高压患者真的很需要它。”

  6月,浙江的喻女士从当地药商处得知万他维即将断药的消息,看着家中所剩不多的药,喻女士不得不给儿子开始减药。“从一天4支到一天3支,他还没有反应。后来存药越来越少,就减到一天2支,结果身体就很快出现问题。”

  儿子小虎是一名肺动脉高压患者,2014年11月起开始通过慈善项目购买万他维,同时使用安立生坦和西地那非。服药近9个月时间,病情控制得很好。喻女士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减药后,儿子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早晚需靠吸氧维持,最后连吸氧也没有效果了。本月初,29岁的小虎不幸离世。

  万他维,即吸入用伊洛前列素溶液,这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特效药物,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拜耳公司)生产,2006年经国家食药监局批准在国内上市。

  按照正常的市场售价与使用剂量计算,仅此一种药物用药30天,患者的费用支出便高达49500元。这对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都无疑是一个巨大到甚至无法背负的包袱。

  2008年,拜耳公司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共同设立“中华慈善总会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实施“买一送四”慈善援助。到2013年,赠药比例又上升到了“买一送八”,这样一来,费用降到了5500元/30天,用药的人也便多了很多。

  根据万他维援助项目官网的数字统计,自2008年5月份药品援助启动以来,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有849名符合条件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以优惠的价格享受到了拜耳公司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带来的爱心援助。

  然而,2015年6月29日《关于终止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的通知》,使这些急需万他维援助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雪上加霜。

  “如果真的出现断药,我很难想象我的病会发展成什么样。”江西南昌的90后女生万伟是肺动脉高压患者之一,万他维对她来说意义重大。“一用药症状就减轻,一换药病情就加重。”在用于评测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功能状态的“6分钟步行试验”中,病情严重时,万伟6分钟只能走短短200米,而用药之后,则能走到360米。

  他们所在病友群中,每天都会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药快没了,我该怎么办?

  天价替代药品 难解用药困境

  实际上,在小虎断药的最后阶段,医生提供了另外一种替代药品:瑞莫杜林。这款由UNITED THERAPEUTICS CORPORATION生产的药品,与万他维同属于前列环素类似物,售价9900元一支。母亲带着小虎从浙江赶到北京阜外医院,试了三支瑞莫杜林。第二次再想去试药时,小虎身体已经虚弱得无法出门了。

  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柳志红表示,万他维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救治了很多肺动脉高压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本来国内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就少得可怜,如果万他维真的撤出,对于病人来讲确实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正在用药的患者。

  价格上,瑞莫杜林一支9900元也让许多患者难以承受。“现在已经花掉一座房子的钱了。”万伟告诉记者。为了攒够看病、用药的钱,万伟的父母卖掉了一套房子。父母都是普通的退休工人,每个月也仅有两三千块钱的退休工资。

  其实,即便是克服了价格困难,万他维的撤出仍然会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产生重大影响。柳志红表示,由于国内没有医用的一氧化氮,因此,肺动脉高压患者做急性血管反应实验时国内选用的主要是万他维,一旦万他维退市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也势必影响到患者肺血管病变程度的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抉择。

  根据中华慈善总会官网数据,国内目前肺动脉高压患者已达1200万人。对于正使用万他维的患者而言,肯定不希望万他维撤出中国市场。

  据北京爱稀客肺动脉高压罕见病关爱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20.8%的患者对于药物退出中国表示非常恐惧,27.7%的患者表示非常担心断药或换药会影响目前的治疗效果,22.6%的患者担心出现心衰等紧急情况时无药可用,94.9%的患者表示如万他维援助项目得以延续,便会继续使用万他维。

  慈善援助为何戛然而止?

  在写给拜耳公司的联名信发出后不久,国内肺动脉高压患者组织也收到一封来自美国肺动脉高压协会的书信声援。在这封写给拜耳公司首席执行官Marijin Dekkers先生的信中,他们认为,“在美国并未出现万他维退市的情况,因此对在中国市场的退出行为十分难以接受”,信中还尖锐质疑:“难道中国患者的生命比不上美国患者的生命吗……”

  实际上,在《关于终止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的通知》中已有明确的表述,援助项目终止是由于“捐赠方拜耳公司全球策略的调整,万他维自2015年起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这一内容,在引起患者强烈反对时,也有人质疑:为何单单退出中国市场?

  北京爱稀客肺动脉高压罕见病关爱组织透露,事实上,关于推动万他维进入医保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去年,爱稀客还联合深圳地区的专业医生,向当地社保部门提供过药物有效性的相关医学资料,试图将该药物先纳入深圳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体系之中。

  在国内,并非没有爱心援助项目成功的先例。拜耳公司所生产的血友病患者所用药物“拜科奇”在中国便以“共付机制”,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地方慈善机构、医疗保险和患者共同承担治疗费用的模式,帮助中国甲型血友病患者获得了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像中华慈善总会安维汀慈善援助项目(结直肠癌)则公开表明:如有因不可抗力或因特殊原因必须停止援助,我们会提前6个月通过多种渠道告知公众,对于已经预约成功和已经开始领药的患者,我们将保证这些患者的持续援助直至患者到达停药的标准。

  在美国肺动脉高压协会给拜耳公司的信件中,便明确提出两个要求:1.对2015年7月1日起突然终止万他维慈善援助项目做出解释;2.为需要继续使用万他维的中国患者提供药物或者帮助他们过渡到其他方案,更正之前的错误决定。

  一位接近拜耳公司内部的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做出全球战略调整,确实是出于市场运行情况的考虑。关于接下来是否会有相关措施,帮助中国患者解决用药问题,或是帮助患者顺利过渡到其他治疗方案,12月11日,健康时报记者分别致函中华慈善总会及拜耳大中华区总部,截止记者发稿时,相关机构尚无回复。

  肺动脉高压病

  肺动脉高压有心血管领域的恶性肿瘤之称。目前全球已有近10种药物可以治疗肺动脉高压。部分患者还可通过肺移植手术治愈。接受正规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完全可以正常上学、就业、参与社会生活。

  确诊肺动脉高压,必须做右心导管检查,检查是有创的。医生将一根细软导管通过颈部静脉(或大腿根部的静脉)进入体内,通过右心系统进入肺动脉,尽快检测到肺动脉的压力以及其他各种相关压力,测量血氧含量,同时做肺动脉造影。

  在进行心导管检查的同时,医生可以为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即做血管扩张试验。此试验的目的在于明确患者能否使用简单的扩血管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但只有约10%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对血管扩张反应良好。

  对于血管扩张试验阴性或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可以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前列环素制剂、磷酸二脂酶抑制剂。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有三类: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都非常昂贵。

  在平时生活中,肺动脉高压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各种感染,避免洗热水澡,避免去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减少和避免空中旅行。有些日常行为动作同样要注意,如大运动量的活动,快速的弯腰和起身动作都会加重肺动脉压力。不要使用各种抑制食欲的减肥药,少吃咸的食物。综合自健康时报网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