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并不是学医的,但工作置身于医者群体三十年,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节奏、生活起居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所以,我在读的时候,总能感同身受。全书读下来,信任与托付、责任与担当不断在脑中出现。
“信任”这个话题,在当代已经飘渺得几近于奢侈品了。医学在疾病面前的作用并非人类所想象的万能,因此在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托付就显得极为沉重。
《医之心》客观地让非专业的读者了解到,医生只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支撑下懂得人类的生理结构到疾病的发病机理,再到对疾病的干预和控制。远远未达到患者希望的“手到病除”的境地,恐怕永远也达不到。人毕竟不是上帝,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讲起来残酷。导致医患冲突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直接面对生死的患者或家属不愿接受医学并不是万能的。病情本身有多么凶险有多少不测,医生未必能够全然预知;基于对医学的客观解读和生命正确的理解,信任才能由衷,托付才能使然。
《医之心》这本书,不仅让患者走近医生,实际也让医生走近了他们自己。我相信,一位医生在读同道撰写的这些文章时,会唤起他们自己第一次穿上白衣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时的“简单的崇高”,会引起他们沉下心思考“好医生”的行为标准,也会坚定他们信守医者仁心的信念。如果你是患者或患者家属,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科学有限,生命有限,在任何疾病面前,医生其实是你的战友,在理性、冷静甚至冷酷的表情下,有着一颗火热、慈悲的心。
所以,即使我不是一名人民医生,我也因为接近他们,懂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