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大约从前年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叫“艾滋学生”。我们无意去标签化哪一个群体,但是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活动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北京红丝带之家副会长王健如是说。

活动背景: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艾滋病日前后,由淡蓝公益主办、健康时报作为媒体支持的“青春零艾滋”公益活动,以及由北京红丝带之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合主办的世界艾滋病日“加爱减艾”2+1“红丝带走进高校”活动在北京举行,鼓励年轻人了解艾滋病,保护自己。
青少年感染率增高
王健教授介绍了一个数据,在15~24岁这个年龄段,从2010年到2015年,这个年龄段感染者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从2015年1月到10月就新增了感染者1.42万人,其中男女比例是11:1。青少年已经成为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目前我还不知道,北京的哪所高校里没有艾滋病人,有些学校中的感染者甚至已超10例,”防艾专家、北京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王克荣表示。
可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依然觉得艾滋病离自己特别遥远。他们曾在北京一所高校中做过一个简单的访问,一问怎么防治艾滋病,大家都知道。再问身边有没有艾滋病人,都觉得不可能。其实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
王克荣说,青少年学生离开父母身边进入学校校门,面临着很多新鲜事物,然而自我保护意识又不够,很多学生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幸被感染。因此,艾滋病防控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尤为重要。
怀疑患病尽早检测
如果在最近的确发生了不安全性行为,那么马上应该做的,是尽早去检测。感染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面对,耽误治疗。不过,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走进检测室,的确是很艰难的一步。
小夫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文见《健康时报》2015-9-17 03版《男同艾滋病患者的世界》),现在,他也是淡蓝公益的一名志愿者。每个周末,他会出现在淡蓝公益的HIV免费检测室,陪伴那些跟自己一样去检测的同伴,这样的同伴互助模式对于艾滋病防控尤为重要。
这个月,小夫已经带了16名同志到淡蓝公益的免费检测室了,其中不乏检测结果阳性者。“看到结果那一刻,我的心情很沉重”,小夫说,被初筛出阳性的人往往很害怕,也不敢告诉父母,这时小夫会给他们支持和鼓励,告诉他们正确的治疗知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还不一样,如果控制得好,有些人可以终身携带着HIV病毒生活不发病,跟正常人一样。
据了解,北京地区有五个淡蓝公益免费检测室,这些检测室采用中国疾控部门提供的试剂,主要是通过唾液或者是指尖采血的方法,一般5~15分钟就能知道结果,初筛后如果疑似阳性还需疾控中心最终检测。此外,也可以直接到当地的疾控中心和一些医院进行检测。
每次性行为都要防护
虽然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但艾滋病是可防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安全性行为,简单说,就是每次性行为都要戴安全套。可是很多人知道却做不到。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今年1~10月份全国新报告97000例艾滋病感染者,94%是由于性行为造成。其中,异性占到了66.6%,男男同性为27.4%。
“学习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男同学知道不就可以啦!”活动现场,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小魏告诉记者,这是她偶尔听到的同学们的疑问。虽然大学生普遍都知道一些基本的防艾知识,比如艾滋病是什么、有哪些传播途径等,但是对于安全性行为的保护措施和理念,很多人还是一知半解。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同志”交友平台,淡蓝网旗下淡蓝公益一直致力于做“同志”艾滋病防控工作。CEO耿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淡蓝网曾经调查过400多位男同性恋者,结果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人在最近一次的性行为中没有使用安全套。基于男生和男生之间不会怀孕的天然事实,保护措施更加欠缺。而这个群体,也正因为对安全性行为的了解和执行程度不够,使其容易感染,尤其是性安全知识相对缺乏的青少年。
根据我国现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信息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公开。但这也为现实中防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理事长王玉民说,因为不知道谁感染了,所以很难控制传染源。如果不是对自己的伴侣足够了解和信任,就必须做到每一次性行为都做好防护。
相关阅读:
感染者小夫:
我渴望爱的拥抱
前不久,小夫参加了一个活动名叫“爱的抱抱”,在下雪的北京,人来人往的双井地铁站门口,他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艾滋病人,你愿意抱我吗?”寒冷中,被邀的五十多个人大约有十几个人给了他拥抱。小夫说:“刚开始没有人跟我抱的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社会对于艾滋病群体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这一疾病防控的成效,在一个充满歧视的环境中,做艾滋病防控是事倍功半的。
实际上,“日常的生活工作并不会造成艾滋病的感染。”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结合自己在国外的亲身经历介绍说,自己曾参加过一次研究,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同性恋组织,三分之一都是感染者,“大家一起上学,一起吃饭,睡感染者睡过的床,用他用过的马桶,都没有问题。”
防艾专家王克荣:
最怕不积极治疗
王克荣服务过的一位患者,他在上大学之前就感染了HIV,在检测出阳性之后十分痛苦,后来在北京红丝带之家的帮助下慢慢平静。然而,身边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因为艾滋病去世,再次给了他打击,他曾一度在家里打开煤气想自杀。
北京红丝带之家跟踪了这位患者半年,王克荣对他说;“连死都不怕了,还怕活着吗?”对于艾滋病来说,虽然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控制病情。
在他们的不断疏导下,这个男生终于走出了阴霾,去接受积极治疗,体内的HIV病毒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去年,他成功考到美国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学里读研究生,学生物专业,他想通过专业帮助更多的人,让这一疾病最终可以得到预防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