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2月07日> 总第1271期 > 19 > 新闻内容
疝气最终还得手术治
健康时报记者 井 超 王 琪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7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近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办、健康时报作为媒体支持的“2015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举办。

 

 

 

  受访专家:陈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主任、教授

 

 

 

  “得了疝气,最终还是只能靠手术治!”在近日举办的2015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上,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主任陈双教授说。疝,通俗点说就是腹壁上有个洞,肠子等腹腔里的东西可以通过这洞走到外面来。而要把这个洞修补上,方法和产品都很多,治疗更需规范化。

 

  “国内所有做疝专业的医生,都遇到过因为听信虚假广告而耽误了治疗的病人。”作为制定我国疝外科临床诊治指南的开拓者与执行人,陈双教授不无遗憾地说到,“打针治疝气、贴膏药治疝气”都属于不法广告。

 

  疝气是由于腹壁上出现了破洞导致,而所谓的注射疗法从腹股沟处把化学胶打进腹腔,把破损处“粘”起来。但是这种化学胶的性质和五零二等万能胶相同,对人体后患无穷。“使用这种方法治疝气,一是很难准确注射到破损位置,二是化学胶对身体也有副作用,组织会产生很多反应,三是疝气复发率很高,腹腔内器官粘连之后,对下一步的手术治疗也带来很大困扰。”

 

  目前,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医院里都建立了专门的疝外科。疝气的手术治疗可选择传统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但目前,大多数医院仍在做常规的开刀手术,因为微创手术费用比较高,而且手术条件要求很苛刻,掌握这项手术技术也要较为漫长的时间,这也导致很多小医院无法做微创手术。而疝手术做得不好,复发率和术后不适感都会增强。

 

  “有症状的疝,才需要治疗”,陈双教授强调。他常常提及“勿以疝小而不为”,但也不能因为是疝就要立即治疗。疝也分为很多种类,有的疝可自行消失,没特别明显的症状,也没有很大危险性。但也不能因此就不警惕,一旦疝被器官卡住,形成嵌顿疝,就很难自行消失了,患者会腹痛、腹胀,还会呕吐、便秘。不及时治疗,最大危险是卡住肠子,肠子坏死梗阻。“最近接诊了这样一位急诊患者,一个腹股沟疝,却不得不在手术中切了将近一米长的小肠。”陈双教授说,更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腹膜炎,危及生命。

 

  疝容易在腹股沟处出现,因此,当站立、走路时感到腹股沟处突出、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检查。

 

 

 

  疝气发病

 

  两大特点

 

  地域化:新疆等西北地区的居民中,疝气发病率比较高,高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人。这可能和当地的饮食结构有关。当地居民日常饮食以奶类和牛羊肉为主,不太吃青菜,可能是疝高发的原因之一。高龄化: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变薄,肌肉胶原蛋白合成减少,会引起肌肉、筋膜弹性下降。此外,老年人多有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陈双教授表示,90多岁的手术患者也曾遇过,临床中,高龄病人对疝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