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2月07日> 总第1271期 > 07 > 新闻内容
心受伤时不妨找个动物伴侣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方 林 IC供图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7日  查看次数:  

 

 

  心理课堂:

 

  伴侣动物疗法: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多与小动物接触能改变心情,减轻精神和心理上存在的病症,这就是始于70年代的,国际流行的“伴侣动物疗法”。

  “你说他们不跟人打交道,跟猫猫狗狗的打交道,有意思吗?”

 

  答案是:有意思。不仅有意思,而且对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心理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

 

  人和动物,特别是与当作伴侣的动物(每天陪伴生活)之间充满着独特的深情和友善。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人类因对小动物的关爱而得到身心健康。英国剑桥大学1991年的研究报告指出,许多患者与一只小狗或小猫相处后仅几个月,原先的顽固性病症,如偏头痛、腰背疼痛等就会得到减轻。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伴侣动物可直接使人的感觉变好,使环境变得更安全。儿童孤独症患者长期和小动物接触交流,慢慢就会变得愿意与人接触了。

 

  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我们不妨来看看人类的成长过程。人在婴儿期是近似动物原始的本质。在社会化过程中,婴幼儿与动物的相似性更甚于成人。他们共同原始的本能与非语言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互相理解沟通。而在促使儿童人格正向的发展,如信赖关系、尊重生命、爱的付出与回馈,责任心的培养,都是成长过程中非语言的学习。因此,动物医疗成为精神科临床的另类医疗。在香港,1991年就开始以“医生犬”为主角的动物疗法。

 

  当然,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离动物疗法还比较远,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在自己心情低落、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在生活里接触动物,为自己和家人制造一个与动物亲和游戏的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