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2月03日> 总第1270期 > 23 > 新闻内容
慢病防控从会吃开始
健康时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3日  查看次数:  

   与慢病相关的一些说法中,“病从口入”的出镜率很高,很多慢病都是吃出来的。在第八届健康中国论坛慢病管理主题单元中,来自营养界、医疗界的嘉宾,都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并提出了各自的慢病防控经验。

  十个拳头膳食防慢病 如何防慢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院、科技处处长何丽归纳了“十个拳头”原则,每个人每天吃的食物达到十个拳头大小就够了。女士们的拳头可能是三两,也就是150克左右,男士们的拳头大约是200克左右。吃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两个拳头大小的主食,剩下的是什么呢?就是两个拳头大小的奶豆制品和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水果,换算一下,就是一斤蔬菜半斤果,半斤到八两的主食,一个拳头的肉,包括鱼禽肉蛋,可能在150~200克之间,就是3~4两足矣。

  五色食疗营养干预 “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和每次运动消耗的能量一旦失衡,就可能出现一些病症,这些病我们常常称之为慢性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营养干预经验:中医学上常说红入心、绿入肝、黑入肾、黄入脾胃、白入肺。治疗过程和调养过程中还讲究四句话:红补心,夏季养心;绿入肝,春养肝;白入肺,秋润肺;黑补肾,冬补肾,一年四季养脾胃。讲的也是中国的四季养生。所以五色交融,从五脏六腑呵护开始,就能把食物相互交融起来了。色彩鲜明,味道交融,更重要的是营养成分各具所长,互相取长补短。

  中医治糖病优势突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委、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内科赵进喜教授在论坛上分享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心得。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临床期,中医药都有很多优势,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控制血糖,针对患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还可以综合调节糖脂代谢。

  糖尿病前期,早早用中药干预,出现并发症后,积极接受中医药干预措施,在良好控制血糖基础上完全可能延缓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时间。临床观察发现,视网膜病变与体质有关系,林黛玉型的这种人得了糖尿病以后就特别容易得眼病,所以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好心情,除了饮食控制以外还要心情舒畅。在糖尿病足方面,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就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和外科结合,中医内治和外治相结合。

  隐形饥饿也是慢病帮凶 美糖集团大中华区执行代表全广宇先生在论坛上强调了细胞隐形饥饿问题。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理、心理活动、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化肥、农药甚至激素的大量使用,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等原因,导致现代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细胞隐形饥饿的问题。

  而安全、吸收率比较高的酵母铬,配合特殊的苦瓜科学搭配,服用以后进入到人体,可以有效解决引起细胞隐形饥饿,预防对机体危害极大的慢性疾病的发生。对已经出现慢性疾病的人来说,随着细胞隐形饥饿的缓解,慢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也会被慢慢消除,也就是人为地对引起慢性疾病的原因进行营养角度的干预,进而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对机体的危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