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亿健康钱怎么赚?
健康产业是中国目前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2013年国务院文件指出,中国健康产业在2015年到2020年会有8万亿的增长空间。
我认为,这8万亿应该还是一个保守数字,未来可能更多。
健康产业会带来什么益处?在13.7亿人中,真正健康的有7亿,亚健康的是4亿,还有将近3亿病人成天吃药。健康产业的目的就是把病人变成亚健康,再把亚健康调理成健康,这就是大产业8万亿的潜力。
如何打造八万亿健康产业?从医院来说,要推进健康模式的转变,将病中与病前的预防和病后的康复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打造一批高端的专科医院,特别是民营专科医院,防止医疗移民,带着钱到国外看病,造成了我们大量财富流失。还要不断打造新药,把新药水平提上来,坚持医药大国。
从产业上来讲,要夺回医疗器械市场,可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把小医院、基层医院的小医院器械市场先夺回来,逐渐夺回大市场。打造万亿元保健品牌,大力发展养生养老,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产业潜力巨大。着力打造一批千亿元的健康企业。最后,要改革我们的体制,由政府主办变成政府领办,逐渐让大医院、三甲医院不断扩张,变一批专科医院,要让老百姓炒房子的钱拿过来炒健康。
诺华中国总裁徐海瑛——
健康是老龄化中国刚需
健康是老龄化中国非常重要的刚需,这个市场机会能帮助我们医药产业打开巨大增长空间,成就世界级企业。这个市场增长空间谁能拿到?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仍然是产品创新,新药研发、新的医疗器械和检测手段的研发。新一轮生物技术浪潮已经为创新提供强大基础。以白血病为例,1940年对白血病认识就两种:白血病和淋巴癌,而到今天已有89个类型,其中38种白血病,51种淋巴癌,部分亚型已可以被靶向药物和免疫细胞疗法治愈或患者长期服药得以生存。类似这样的革命性变化正在急剧发生,这是我们要抓的重大机遇。
第二是跨界合作。制药行业发展原本就涉及多学科融合,眼下跨界更是成为一个大趋势。诺华在跟谷歌联合开发智能隐形眼镜。该隐形眼镜除智能调节自动聚焦能力外,还内置微型传感器,监测眼泪中葡萄糖含量并将传输到移动设备上,准确、连贯掌握病程变化。
第三是健康产出诊疗效果。无论是医院还是医药行业,存在价值就是推进健康产出,为大家更健康,如精准医疗,以前大家认为肺癌很可怕,但不清楚致病因素有哪些,治疗也往往依照医生经验。但现在精准医疗时代,在基因层面能看清楚是某个基因突变导致,某一个药正好能够解决这个基因突变问题,因此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约之前造成的医疗资源的浪费。疾病管理现在没有系统性管理,全程、系统化分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瓦里安中国区总裁张晓——
放疗使无创治癌成为可能
肿瘤在中国城乡疾病发生率排名中目前已成为第一杀手。但我国目前癌症五年生存率还远远落后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是我国的5倍以上,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我们对癌症的综合治疗手段尚有差距。
拿放射治疗来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家癌症联盟的临床操作指南,70%的癌症病人都应该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接受放射治疗,而我国2011年的数据表明,目前只能达到1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百万人口应该配备3~4台放射治疗设备,目前英国为3.4台,美国8.2台,法国5台,而我国平均仅为0.97台。
手术、放射及化疗为癌症治疗的三种传统手段。但人们对放疗有一些误解,甚至要远离放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精准性已大大提高。目前普遍认为是对鼻咽癌、宫颈癌等最佳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从过去的辅助治疗到今后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颠覆了肿瘤治疗的传统理念,也使得无创癌症治疗成为可能。如果进行的是8~12分钟左右的放射外科治疗,每天一次,最多五次,就可以“根治肿瘤”,免去开刀、住院和卧床,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大大提高,放疗整体费用也在完全可接受范围。
《柳叶刀》杂志委员会呼吁,尤其在中低程度收入的国家,应大量提高对放射治疗的可及性,整体降低癌症的治疗费用。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中国创造一个无惧癌症的世界。
复兴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宇——
互联网提供就医新思路
印象中从2007年以后,几乎每一年两会都有个热点话题叫看病难、看病贵。但其实很多专业人士认为这个提法不尽合理。
中国医疗收费其实不贵,最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机会看到全球高水平的医生。但大家似乎又一直感受到看病难和看病贵,这背后实际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整个流程不完善,整个支付社会不完善,整个创新能力不够。在这个背景之下,虽然一直在医疗资源投入,却永远不够,这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互联网提供了另外一个维度的冲击和思维模式。
最近阿里和腾讯这两家互联网巨头,快速、坚决地投资渗透到医疗行业中,挂号王、名医主刀等也是快速创业、快速发展的范例。一些医疗企业包括药品企业都在推出跟互联网嫁接的产品。
复星也在行业中尝试学习怎么拥抱互联网。复星医药有制药业务、器械业务、医院业务,也和国药合作。在过去一两年里也做了一系列尝试,我们的万邦医药推出互联网核心产品——糖尿病产品,链接医生和患者;我们从医疗资源和保险资源与挂号网深度合作;我们和睦家医院和长城医院最早进入到互联网流程;名医主刀在今年最新的融资中也是复星医药参与领头。将医疗资源快速嫁接到互联网资源,打破医患间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此外,复星也在积极发展保险,通过保险完善支付链条,和医疗闭环实现最优服务性价比,促进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