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药物使用前是否要皮试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尚无权威机构提出头孢类药物的皮试要求,而在2013年头孢曲松(罗氏芬产品)修订说明书,增加皮试要求,但在今年7月却又再次修订取消了皮试要求。头孢曲松皮试要求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头孢类药物的皮试要求为什么会一改再改呢?
据了解,头孢曲松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以广谱、高效和耐酶闻名。其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多种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盆腔感染等。过敏反应是药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可以通过皮试进行预测,如发生问题可以迅速进行救治。
武汉协和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曾芳介绍,对于头孢曲松的皮试要求一改再改主要是因为对头孢曲松认识加深及相关临床试验发现,头孢曲松的皮试符合率低,也就是说皮试的预测准确性较低。
一般认为,如果皮试结果显示阴性则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国外曾有一项对1421名患者术前头孢菌素的皮肤测试研究显示,其中4例病人皮试阴性,但后续给药仍旧发生过敏反应。所以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头孢曲松的皮试阳性或阴性结果能直接预测后续的过敏反应。
对于取消头孢曲松皮试,还有一个临床上的考虑。在指征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做皮试,会使医护人员放松警惕性,不能对过敏反应及时处理。
因为医护工作者一般比较相信皮试的结果,如果皮试显示阴性,护士给药之后很放心,认为这类患者不会过敏。然而,由于头孢曲松皮试的预测准确率较低,会有一些患者突发过敏反应。
而如果没有进行皮试,医护工作者会密切关注患者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可以积极有效应对。
就目前的医学实践而言,相对于其他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并不高,且需要注意的是,和青霉素不同,头孢的过敏原至今还不是很明确。
因此患者在用药时应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