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1月09日> 总第1263期 > 21 > 新闻内容
等不起的孤儿药
健康时报记者 刘子晨 实习记者 徐婷婷 牛宏超摄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9日  查看次数:  

  孤儿药大多数由发达国家研制,国内患者赴国外买药,也实属无奈之举。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学者丁锦希、季娜曾对中国和美国上市的孤儿药进行了统计:从2000年至2010年,美国共上市了64种孤儿药,而中国仅16种,且有10种完全依赖进口,1种以进口为主。以白血病为例,美国在1983年至2009年上市的20种白血病用药中,只有11种在中国上市,平均上市时间比美国晚了6.6年。

  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张宏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进口药物要进入中国,若按照规定履行完全套申请、审批程序,往往需要等五到六年的时间,这对家人以及病患家属来说无疑是漫长而煎熬的。

  “很多病人躺在病床上,就等着药物通过审核。”国家CFDA药品评审中心临床一部副部长杨志敏在第四届罕见病高峰论坛上表示,“甚至是自己的亲人也有这种情况,等救命药拿到批准,第二天就可以用药时,却在头一天夜里就去世了。”

  拿不到药,医生也很无助。上海新华医院小儿遗传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教授介绍,比如高乳酸血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治疗这些疾病的药我们国内都没有,医院抢救室的一些药都是托病人从国外购回,“有些孤儿药尽管效果很好,但没经国家批准,我们也不能用。”

  专家呼吁国家要建立起引进孤儿药的绿色特殊通道。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表示,如果是科研需要,某些药品可以通过特殊渠道引进,“孤儿药完全也可设立这样一个机制,针对急需的品种,不妨通过紧急通道进行进口,也是服务罕见病的一种方式。”

  “把一些紧缺药物引进来,并不会破坏国家进口税的政策。”史录文对健康时报记者表示,国外的做法也值得我国借鉴,例如欧盟之间可以互相引进,印度对其他国家的专利药进行强行仿制。

  不能承受的高昂药费

  治疗戈谢病的伊米苷酶(思而赞),每瓶需要29741元,在上海,使用思而赞的患者可获住院医保85%报销的待遇,即便如此,病人仍需每年自付60万元的治疗费用。

  “哪个病人负担得起60万的治疗费用?”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定国反问。

  事实上,思而赞并不算是最昂贵的药物。《福布斯》曾发布过一个最昂贵药物的榜单,其中涉及到9种关于罕见病的药品。治疗罕见病“阵发性夜间血尿症”的药物soliris被称作是世界上价格最为昂贵的单一药物之一,其每年的治疗费用高达40.95万美元,令人咋舌。

  高昂的费用便意味着,如果没有保障制度,罕见病患者即便有药可用,等待患者的仍然是不治而亡。事实上,有药也用不起,这是罕见病患者普遍面临的一大困境。对应的“孤儿药”定价普遍偏高,且多数未纳入医保,不少患者面临“有药治、医不起”的尴尬局面,只能靠社会救助。

  我国迄今为止对罕见病尚未有明确定义,也就没有专门针对罕见病的一部法律(详见健康时报1200期3版《中国缺部罕见病法》)。“没有定义,就如同没有户口一样,没有依据和身份。”中国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介绍道,我国几乎没有专门针对罕见病的医学科研基金,也没有完备的孤儿药准入机制和全国性的医疗保障机制。“官方缺少一个对罕见病的明确定位,这就导致政府部门很难从行政角度给予大力的支持,甚至成为其互相推诿的理由。”史录文说。

  “从药品报销方面来说,我们的保险机制才刚刚覆盖,而且是低水平的。”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行大病医保政策研究数据显示,大病保险可以降低现在的城乡居民11%左右的医疗费用负担。因此,史录文主任也希望在政策继续推行的过程中,将一些罕见病的药物纳入其中,以缓解患者压力。

  其实,在罕见病的医疗保障方面,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均走在了前列。

  生锐(Shire)市场准入负责人林坚举例,“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了一百多年,筹资水平、管理能力,包括一些立法都给予医疗保险很大的支持力度,罕见病有充分的保障;意大利政府也投入了三千万欧元来建设罕见病的防治体系。

  在美国,同样是治疗戈谢病的思而赞,参加商业保险的美国患者每注射一次,只需向保险公司额外缴纳15美元保金,其医药费就可全额报销。而在我国,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罕见病用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仅57种,可全额报销的,仅有10种,我国保障体系仍有待完善。

  老药新用或为良方

  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双拳紧握,浑身哆嗦,摔倒在地,甚至危及生命……喜保宁对于妞妞就是救命药,一旦停掉,后果不堪设想。

  “约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缺陷引起”,中国遗传界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说。戈谢病、血友病、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对于大多数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的罕见病来说,终身服药,似乎已成为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

  以苯丙酮尿症为例,由于病人体内缺少一种酶,导致食物蛋白中苯丙氨酸代谢受阻,因此患该病的孩子需终身食用一种特殊蛋白,而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吃各种食物。

  妞妞所患的结节性硬化症也是如此。研究表明,该病是基因突变造成患者神经组织细胞和髓鞘形成不良,从而产生结节硬化。妞妞所服用的喜保宁,只能控制发病症状,却无法真正从病因上完全治愈。不过,一些已经研发出的老药,却被发现在临床上可能有新的帮助。

  听说了解放军301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邹丽萍教授的临床研究项目后,妞妞开始服用雷帕霉素。这种用于药物支架、防免疫排斥、肿瘤治疗的免疫抑制剂已上市多年,适应症却本不包括结节性硬化症。2014年,邹丽萍的团队开始验证雷帕霉素对于治疗儿童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安全有效的工作,申请了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并将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雷帕霉素,也成为了“老药新用”的典型案例。

  “事实上,重新定位已终止研究的老药,是FDA非常看重的孤儿药研发手段。”美国汉弗莱医药顾问有限公司注册申报总监滑维薇介绍。由于这些药物已具备安全性,且企业已经掌握了生产流程和技术,使得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为此,FDA还专门建立了罕见病重定位数据库(Rare Disease Repurposing Database)。

  滑维薇介绍,目前经FDA批准的同时拥有孤儿适应症和普通适应症的药物已有51种,最经典的案例便是Thalidomide(沙利度胺),是最早上市的非处方镇定剂,因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致上千位畸形儿产生而声名狼藉,但后来被用在麻风结节性红斑及多发性骨髓瘤上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健康时报也曾报道过高胰岛素血症老药新用的二氮嗪。)

  事实上,不管是原研新药,还是重新开发的老药,没有人能够比罕见病患者及家属本身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迫切之情。

  在第四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上,一位戈谢病患家属声泪俱下:我们愿意让我们的孩子去做实验;我们愿意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切帮助;我们愿意自己承担实验所带来的一切风险,我们只是想让孩子有个活下去的希望!

 

  相关报道

  2015年3月16日健康时报3版《中国缺部罕见病法》。

  内容回顾:罕见病的立法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涉及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对罕见病药物研发,国家相关部门对药品的注册审批和新药鼓励政策,还有社会救助、医保报销等一系列补贴政策的制定。

 

  2013年12月23日健康时报3版《高胰岛素血样一药难求》。

  内容回顾:高胰岛素血症用药难原因,一是国内生产原料贵、利润少,企业不愿意生产;二是国外药在国内上市涉及的审批部门多、周期长、国外药企不愿意投资;三是儿童超适应症用药成为阻碍。

 

  相关阅读

  罕见病立法受瞩目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提出加快罕见病立法、推动“孤儿药”研发议案。刘革新建议明确罕见病定义,建立“孤儿药”认定制度,多方联动制定科研激励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孤儿药”研发。同时,简化“孤儿药”审评审批程序,制定优先审评的实施细则,也要在“孤儿药”定价和税费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罕见病医疗保障制度,将部分罕见病纳入大病保险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