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科普是科学与艺术的巅峰握手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医学科普需要掌握医学研究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掌握传播的规律和原理,让老百姓能很好地接受。
医学科普就是科学和艺术在巅峰上的握手,需要掌握医学研究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掌握传播的规律和原理,让老百姓能很好地接受,按照健康教育的原理,让老百姓知道、相信、且改变自己的不良健康行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今年7月发布了《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指南(试行)》,规定健康科普信息生成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要求健康科普信息要真实有效,且表达方式要通俗易懂。
医学科普掌握四原则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给老百姓提供的科普应该把握四条原则,成熟、安全、有效、标准。第一是最成熟的科普知识,不成熟的不能提供给大众。第二是最安全的科普知识,不安全的不能提供。第三是最有效的科普知识。第四是还要有标准的科普知识,是准入的,是经过专家认可的。医学科普推广的人群是大众,不是一小部分人,不是做实验,不是做试点,所以成熟、安全、有效,还要有标准。
科普人员要讲几种话,第一是讲大白话,让老百姓都听得懂,不能是一部分人听得懂;第二是讲真话,不能忽悠,因为讲真话是讲科学道理,讲科学知识;第三要讲普通话,是普通大众需要的话,需要的知识。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应该讲最权威的话。
我们的医学科普涉及到人的健康与生命,他有两个属性,社会责任属性和医学科学属性,这个属性就决定了他不是简简单单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不是一个媒体想报道什么就报什么,我们要协同合作更需要担当。
什么是好医生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会长郭树彬:每个医学工作者都想成为一个好医生,好医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通过精心处理和治疗,能使患者痊愈,这是好医生的基本条件;第二个层次的好医生是能够带领一个团队使得更多的病人得到治疗和康复;第三个层次的好医生是医务人员利用医学知识和传播途径,能让更多的人群受益!这些获益人群不仅仅只是到医院诊治的病人,而是对医院以外的人群通过利用医学科普知识,能让可预防的疾病避免它的发生。
通过对医学知识的传播普及,对于可治疗的疾病,能够得到更好的预后。对于不能治疗的疾病,我们通过科普知识的传播,也希望能正确调整预期,老有所终,避免没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投入,从而使得社会更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