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属特别关心孩子的病到底怎样才算“治好了”,个人认为,孩子不打不闹了,安静了,交流正常了,情绪平稳了,但如果不能做正常同龄孩子做的事,比如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就不能称之为“痊愈”。
根据WHO的定义,健康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所倡导的“情商”的核心内容。
儿童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的治疗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的治疗+康复期的治疗。急性期的治疗重在症状的控制,康复期的治疗重在社会功能的恢复。目前国内对于儿童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的治疗还只停留在第一阶段。
许多孩子虽然症状得到控制,但十有八九在家闲散,或闭门不出、无所事事,或整日上网、看电视,不能回到正常的学校生活,不能像一个正常孩子一样在社会上存在和生活。症状控制得再好,没有正常的社会功能,也不能称之为“痊愈”。所以症状控制之后社会功能的康复是更重要的一个治疗阶段。
目前国内尚缺乏专业的儿童心理或精神康复机构。我们近两年对此进行了尝试。我们与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联合建立了一个儿童心理康复中心,主要进行儿童精神疾病的康复期的治疗。目前我们儿科包括两部分:本部儿科病房为急性期治疗病房;急性期过后转入儿童心理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期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模式80%的孩子出院后难以尽快复学,目前的治疗模式80%的孩子出院后能尽快复学,而且复发率可降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