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五个好友聚在一起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大阅兵,当大家聊到此次阅兵一大亮点是以将军担任领队参阅,那步子也是齐刷刷,一点也不让年轻人时,一位男性朋友有点煞风景地提到,自己上小学时刚开始学走正步,总是顺拐(同手同脚往前迈步),被很多人嘲笑。另一好事女友知道我是搞心理的,询问我这走道有顺拐,人的心理是不是也有顺拐呢?
想了想,心理还真有顺拐一说。只不过,更多的是我们的情绪被自己的价值体系给顺拐了。
前一晚我跟老公抱怨,婆婆总是挑衅,先是问我一个问题,我好声好气地刚解答,她那边就接上一句“我这样挺好的”转身不理我了或是问完问题就不正脸看我了。老公说,我们是沟通方式不一致。细想想,我确实不喜欢我婆婆的这种沟通方式,可这并不能说明她就在挑衅,否则,按照我老公的介绍,她这一辈子岂不是都在跟周围的人挑衅了?
换言之,我一直看到的都是婆婆负面的东西,并放在我自己的价值体系里来评价,我婆婆给我的情绪就像我们的手,而我那偏负面的价值体系就像我们的脚一般,负面的情绪带动负面的价值体系一起迈步,结果可不是坐实了负面情绪,也就是同手同脚,顺拐了。
其实一个人的行为(引发的情绪体验)是应放在他自己的价值体系里去评价的,特别是一些老人,让他们再像年轻人一样去接受新的事物是不可能的或者并不容易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早已形成,价值体系更是坚固无比。就比如我婆婆,如果我把我婆婆的行为给我引出的负性情绪放回到她的价值体系里,就会发现,这压根不是事。
青春期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孩子的异常行为,如果放回孩子自己的价值体系里,有时说不定会发现惊喜。因为他们是那么急切盼望着成长,而为了长大做出了很多的改变。
相关阅读
生活需要积极想法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负面偏好”,指通常对坏事情关注更多、印象更深。我们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比率至少要在3比1。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祖先来说,环境恶劣,而消极情绪可促使人产生对抗、躲避、逃跑等行为,能保命。而现在环境变了,我们的心理也要跟上变化,要有意地多发展积极情绪。所以,当你再有一些莫名的失落时,或许你可以安慰一下身体里的那个原始人:没事,一切都还好……同时把注意力多转向好事情上来。(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