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8月06日> 总第1238期 > 11 > 新闻内容
别因“扶梯吃人”患恐惧症
综合自7月29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6日  查看次数:  
  下了地铁不坐扶梯走楼梯、下扶梯时先用脚尖试试、下意识跨过中间的踏板、从边上踮着脚走过,甚至网络上流传有各种防止被扶梯卷入的奇特姿势……“扶梯恐惧症”一词开始走红网络。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教授介绍,人们的恐慌行为,其实是一种轻微的焦虑症状,随着事件的淡出,症状就会减轻,不过影响到生活时就要注意了。
  “扶梯恐惧症”会逐渐消失 “扶梯吃人”事件发生之前,在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乘坐扶梯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依赖”。但扶梯“吞人”不眨眼,让网友心中也产生了恐惧情绪。有网友在微博上说道,“今天看见几个人乘扶梯的时候,行至最后一个台阶都会加大步伐跨过挡板,想必都是受‘吃人扶梯’事故的影响而产生的后遗症吧!”
对此,袁勇贵主任表示,“扶梯吃人”事件本身有种紧张恐惧的氛围,让公众内心会产生一种“扶梯惊魂”的恐怖色彩,再加上网络上你一言他一语的评论,以一种反复的心理暗示的形式,让事件的影响扩大化。
有些人宁愿走安全通道,也不乘坐手扶梯,这些成为一种焦虑症状,并不是焦虑症。袁勇贵主任指出,最近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容易诱发公众广泛性焦虑,这些影响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会逐渐消失,但是小部分情绪敏感、心理耐受力比较弱的人,就可能产生焦虑。但是这些恐慌、焦虑主要是一过性的,一般不会长时间存在。
焦虑超6个月需就医  袁勇贵教授介绍,对于乘坐扶梯的恐惧,并不能算是恐惧症或焦虑症。只有连续发生6个月以上,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才是恐惧症或者焦虑症。一旦状况持续,不能缓解,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这就需要到医院看心理科医生,进行系统治疗。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理咨询科王军副主任医师说,对于恐惧症的治疗,目前的心理疗法最常用的就是系统脱敏法,这是目前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之前或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这种方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