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7月23日> 总第1234期 > 03 > 新闻内容
算算感染防控这笔账
健康时报记者 尹 薇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3日  查看次数:  
   生活在充满各种微生物环境的人类,与病菌的争斗,注定没完没了。”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教授挂在实名微博上的签名。
 

  “在中国,现在谈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多了,这是一个进步。然而事实上,我国死于感染的人数要排到世界第三位,感染性疾病在我国也仍然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在近三十年从事感染控制的临床生涯中,胡必杰的感受是,应该把预防控制感染这笔账好好算一算了。

  做对小动作,公众能少生很多病

  目前,在感染的权威教科书里,防控的两大战场是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在胡必杰看来,老百姓是社区感染防控的最大受益者,也应该成为参与的主力军。

  “说感染性疾病大家可能觉得很生疏,但小到生活中的感冒、肺炎、肠胃炎都是感染性疾病。当然也包括艾滋病、结核病等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疾病。这些疾病,其实都是可以预防的。做好了一些清洁卫生工作,完全可以少得病不得病。可是大家有很多知识空白,甚至是误区。”

  出于职业关注,胡必杰曾经好奇地找到中小学生的卫生课本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想看看学生们能学到多少有关能减少疾病的正确知识。当翻到最后一页时,仅有的“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喝生水,不要随地吐痰”这些句子和几十年前几乎没变化。

  “这哪里够呢?就像老百姓常说‘病从口入’,可这其实仅仅是针对部分消化道疾病有效,对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可就不大沾边了。”胡必杰拿最近十分肆虐的各种流行性感冒举例说,就连他这个呼吸科医生,最开始的时候,都以为流感是经空气传播。“其实流感是经飞沫传播而非经空气传播,这两种传播途径的预防方法是不一样的。”

  打喷嚏咳嗽的时候不要对着人是对的,更进一步的做法是,要用纸巾遮挡口鼻。可是大家一时来不及找纸巾或者手帕时,习惯用手捂嘴其实是错误的方法了。胡必杰解释,因为这样做大量的飞沫留在手上,飞沫所带的病菌在手上不会立即死亡,如果碰到人握手反而会帮助飞沫中的致病细菌或病毒得以传播。正确的做法是用肘部或者衣袖挡住口鼻,或者用手捂好嘴马上去洗手或者酒精擦手。在感控专业人士那里,洗手这件事被称作“手卫生”。“其实,就这么简单一个细节的改变,就能把面对面飞沫直接传播的概率显著下降。在H1N1爆发的时候感控做得好的国家,就在强调手卫生是很重要的内容,做好之后可以防流感。”

  在胡必杰眼里,生活中可以导致感染的隐患或被忽略的细节比比皆是。

  “无论是单位还是家庭,饮水机很常见,特别到了夏天,大家更喜欢喝凉水口放出来的水,可以马上喝。”但拿到微生物实验室做一下细菌检测后就会发现:热水口放出来的水几乎不含什么细菌,而凉水口里面放出来的水,曾发现每毫升有十万以上的细菌。“这些细菌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可能是肠道感染的重要来源。要减少感染源头也很简单,把饮水机至少每个月消毒一次。”令胡必杰担心的问题是,家里或者办公场所可以定期消毒,可飞机场、火车站这样的地方能保证做到么?“自打这个结果出来,我在公共场所就只接热水了。”胡必杰坦言自己落下了“职业病”。

  “曾碰到一位肺炎病人,辗转好几个地方也治不好,致病原因总查不出来,花了十几万的医疗费,用尽昂贵的抗生素。结果辗转到了我们医院,被有经验的专家查出来是曲霉菌导致的肺部感染,这种感染如果得不到诊断和控制,具有很高的致命率。曲霉菌听起来生疏,其实距离老百姓生活并不遥远,比如南方地区每到黄梅季节墙壁渗水就会滋生这种霉菌,还有常年不清洗的中央空调,灰尘里就含有曲霉菌。但霉菌其实也没有那么棘手,如果及时清洗空调,就可能大大减少霉菌感染。”

  中国为什么是乙肝大国?为什么丙肝发病率那么高?很多情况都是不知道的情况下被传染上了。比如都只知道输血环节可能有感染,可公共场合修面、修脚却被忽视了,刮脚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5%~10%,一点点皮肤破损感染的风险就很高了。讲起这些预防知识来,胡必杰可以连着讲几个小时不疲倦。

  比如女性常发慢性肾盂肾炎,其实是尿路感染没有及时治疗后往上走后加重疾病。追根溯源,这些感染的女性可能因乘坐长途汽车,不敢喝水小便,结果失去了尿路冲刷作用,发生了感染。了解原因之后多喝水多排尿就能预防。

  “如果老百姓懂得这些知识,他会选择白白生一场病,花费大量医药费,举家折腾一场么?”

  这的确是一笔经济账。

  而从另一个角度,在有些疾病的防控上,大家又会紧张过度,这意味着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甚至感情成本。比如肺结核。

  作为呼吸科医生,胡必杰接待了不少结核病患者,一次一对小夫妻来看病,丈夫的抗核治疗半年快要结束了,临走的时候悄悄问的一句话是,他们现在可不可以同房?

  “肺结核主要经空气传播,如果有效抗感染治疗两个星期以后就没有什么传染性了,完全不需要长时间的隔离。更多老百姓甚至只要家里有一个结核病人,就把碗筷分开,限制病人夹菜。其实肺结核和消化道的传播途径关系不大,不关注空气传播,却把力气用在不必要的方面,这种预防就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浪费。”

  还有就是大家说了很多遍的尽量不要让孩子动不动发烧去挂盐水,胡必杰也觉得这笔账需要算清楚。且不说输抗生素对大部分病毒感染是否有效,那么小的空间,一个小孩子输液,两个家长陪同,那么密集的空间,大量的致病细菌病毒经空气或飞沫或接触传播,作为病患,还主动要求医生输液,输液的巨大风险以及今后耐药的风险,权衡一下利弊,真的值得么?

  院内感染消除需要科学指导

  进行感染防控的更主要战场是在医院内。和受过医学训练的同行普及感染防控的专业知识,其实一点也不比大众科普轻松。

  院内感染全称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通常指病人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名字很容易让人感觉是医院做错事,但实际情况是,因为住院病人多是老人或肿瘤患者等体弱者,本身免疫功能差,还要接受抽血注射、各种插管等侵入性诊断治疗甚至开刀手术,医院的细菌种类复杂,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甚至毒力更强,因此目前国际上改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或“医院感染”。

  在以前,业界从事感染控制的多是护士,包括医院管理者都认为,感染不就是消毒隔离么,护士平时做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让护士来做最合适不过了。但护理人员更偏重执行层面,感染防控首先需要的是根据循证研究后做出科学决策。感染科医生不仅应具有临床医学背景,还要学习专门的感染控制,并受过流行病学训练,要求比一般的临床医生要求还要高。

  没有得到国家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在胡必杰看来,还是有笔账没算清楚。

  “在美国,虽然感染预防不收费,但是医疗领域收费奇高,比如一个病人在ICU呆一天就是一万美金医疗费用。如果医保限定了总支付额度,医院也会想办法预防感染,控制病人住院天数。但国内医疗收费本来就低,感染控制不能赚钱还需要额外承担一笔费用,医院确实缺少动力。

  感控人员,不能获得药到病除治愈疾病的成就感,通常虽无实际的治疗方案的决定权,但有时候还需要关注临床科室的治疗细节,难免遭到白眼或无视,工作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情况的扭转出现在2003年SARS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战役。爆发性的感染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感染控制没做好,医院院长可能因此下台,代价的提高让院长对感控这块胆战心惊。不过在从事感染的专业人士看来,和传染病的大爆发相比,真正的院内感染超过90%是以散发病例为主。

  “有些问题真的只是需要重视,并不增加太多额外成本。”胡必杰介绍。比如卧床的病人,只要把一毫升唾液误吸到肺部,就很容易诱发感染。据他观察,近五年来美国大片或者电视剧中,出现手术室病人以及急诊室里的重危病人被推进推出时,都是处于半卧位的,床头抬高30~45度角的,但在中国这边全是平躺的。

  “这两个细节都真实反映了两国医院里实际情况。国外循证医学已经严格的证明了,把患者床头抬高以后肺炎发生率可以减少一半。但这个理念在我国专业人士那里还没普及,更别提导演了——能床头抬高说明你病情不够重,这就是大多数人的认知。”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最简单易行的防止术后伤口感染的办法是做好手术时的保暖。特别是有时手术时间超过两三个小时,病人身体长时间暴露手术室低温的环境,就会增加感染。

  而感控做得好,并不意味着增加工作量,很多环节甚至是替医务工作减负。

  “原来术前护理常规有备皮环节,就是把手术区域相关的体毛清除,但循证医学表明,术前刮毛反而增加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因为刮毛容易有皮肤划痕甚至细微伤口,更易导致手术感染。现在很多医院都取消了这个环节。”

  又比如,有的医院精细过头,规定为了减少手术室细菌,进入手术室要换两次鞋。但事实证明,换两次鞋除了繁琐,对于减少感染并无多大益处。这些在胡必杰看来,都是感控专业人士可以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减负的地方。

  而有时候,面对耐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医院也不是不着急。比如上海某三甲医院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高级抗生素亚胺培南耐药率变化,从2005年18.6%,上升到2010年的68%。怎么控制这些超级细菌?

  “其实抗生素使用确实越来越趋向规范,比如国家卫计委曾颁布措施,即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不能超过30%,包括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胡必杰负责的上海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最近做了调研,九千多例乳腺手术,2010年抗生素的使用率是64%,到2012年使用率降到17%,同期手术部位感染率没有改变,这就说明确实有一部分抗生素是可以不用的。还有一部分抗生素药一定要用,放在术前麻醉诱导期用比手术后回到病房使用效果更好。”

  鼓励感控投入就是替医保省钱

  在胡必杰看来,目前最急需解决的还是感控人才的短缺。由于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感控医生的收入和晋升空间很有限,很难留住人才。而胡必杰也能体会到同行的难处,为此他自己办了一个“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在网站上呼吁感控的重要性。论坛聚集了更多人气后,一些线下的公益培训也开始进行,并得到了一些社会团体的支持。

  比如由上海市医院协会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上海市感控医生研修项目”,来自上海60家医院的75名感染控制相关的医生正式加入首期研修班,开始接受历时近一年、共8个模块的培训课程,这个项目就得到了辉瑞公司提供的无偿资助。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厂家,也是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商,为何要赞助一个可能会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学术交流会议?上海辉瑞中国医学部的副总裁谷成明博士表示,感染控制带来的精细化使用抗生素,能有效地避免超级细菌的耐药。而一旦耐药,原有的抗生素一旦失灵,开发新的抗生素,对药企实际上也意味着巨额成本。因此这项行为其实是多赢的。

  “投入预防的成本,可能一个患者只花费几百元,可一旦感染,可能要花费数万甚至十几万还不一定治得好。这笔帐,医药企业能算明白,卫生管理部门也一定能算明白。引进一个先进的感染防控体系,一定需要国家层面的体制政策来支撑,否则很难。”

  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比如在上海从2013年度起,启动了“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项目”,每个户籍老人均可免费接种业内认可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如果全部接种疫苗,将有望把肺炎的患病率降低一半。

  胡必杰说,运用知识,一点一点地改善,就可以改变很多患者的命运,获益人数应该远比单个临床医生的努力要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