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剖宫产率是警戒线的3倍
在产房,李菁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产妇在宫缩时因阵痛又哭又叫,想要放弃自然分娩改为剖宫产。
“产妇是外行,有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对她们有利,总觉得害怕自然分娩,就把剖宫产作为最后的退路了。”
但是要进行剖宫产,是要符合相应指征的。比如严重的高血压产妇,在宫缩时,血压会变得更高,有出现子痫的危险,这时就需要剖宫产。而出现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脐带脱垂时,也需要从顺产转为剖。而一些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产妇,在孕期的时候就确定需要剖宫产。
在北京工作的小林,怀孕期间血压一直偏高,但尿蛋白检测并无早期子痫的征兆。在怀孕39周时,医生建议她先自然分娩。但进入产房时,听到周围产妇生产时的哭喊声,她的血压一下子升高到150,再加上当时胎心监测异常,医生才决定给她剖宫产。
至于有的产妇产程很长,生到最后往往已经失去了信心,但是只要是有进展的产程,医生就会建议继续观察。助产士会随时对孩子胎心、羊水、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评估。
有时听到产妇哭喊着“我不想生了,给我剖吧”,助产士们就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帮他们克服恐惧。当然,更重要的是帮她们减轻疼痛。
“我们会在产房放上宝宝的图片,在房间放轻音乐让产妇放松心情,教她们拉玛泽呼吸法,还有许多按摩的仪器、分娩球等给产妇缓解疼痛。”
临产时,心理紧张很正常,尤其很多产妇都是初产妇,第一次生宝宝,再加上陌生的环境,都会紧张。此时,助产士要展现出足够的信心,相信产妇可以顺利分娩。“助产士的表情、语气、态度都会影响到产妇。”
遇到这种情况,李菁就会这样跟产妇说:如果是剖宫产,我们很快就能给你做完术前准备,送到手术室。取出胎儿,只需花十多分钟。但是在产房,我们需要一直陪伴你十多个小时,甚至二三十个小时,从工作量上来说,剖宫产对我们更省心,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要劝你自然分娩呢?往往这时很多产妇就能想明白了。
201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说,中国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的剖宫产率高达46%,为世界第一。而世界卫生组织对剖宫产率设置的警戒线是15%,这意味着我国的剖宫产率是警戒线的3倍。从上世纪70年代的5%到现在接近50%,我国剖宫产率30多年攀升了10倍。
不仅如此,报告还指出,未出现剖宫产手术指征就进行手术的比例占全部剖宫产的11.7%。权威材料显示,剖宫产不仅影响产妇本身,还会影响婴儿,未经过产道挤压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
“顺产考验的是医院的资质。”宋丽莉说。作为国内最好的几家妇产专科医院之一,北京妇产医院一直严格地控制剖宫产手术的数量,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世卫组织的标准之下。
在宋丽莉看来,国内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与助产士的缺乏不无关系。由于自然分娩产程很长,有的甚至需要十多个小时,这期间要有很多医生和助产士做好产程监护。但在某些地区,在助产士缺乏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做到产程监护,可能就会造成剖宫产率走高。
“调查显示,助产士的人力配备在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宋丽莉说。就在今年4月英国大选中,英国工党为拉取选民支持,承诺若竞选成功,将投入额外的25亿英镑,增加3000名助产士,以保证一对一的分娩服务。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卫生部长丽兹·肯德尔表示,一对一的助产士护理将使得分娩更加安全,减少剖宫产以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给婴儿一个更好的生活开端。
20万的助产士缺口或将继续扩大
但目前,我国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4000,与发达国家的1∶1000差距悬殊。
除数量少外,目前我国的助产士大部分只能服务产中这个环节,不能像国外一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只有临产的时候,产妇才和助产士打交道。
有媒体报道,全国缺少20万左右的助产士队伍,而一旦现有助产士走出产房走进门诊、病房提供产前、产后服务,这样的缺口将更加庞大。
宋丽莉介绍,在国外,助产士可以设立门诊,进行正常孕妇的产检、咨询等。而我国对助产士的定位基本还是限定于产房的阶段。在此之前,北京妇产医院曾尝试开设过助产士的咨询门诊,但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助产士人手不够停诊了。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今年5月5日,正值国际助产士日这一天,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正式成立了。
“国际上有助产士联盟,在我们中国,一直没有相关的助产士学会,这个职业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助产士分会主任委员、浙医妇院护理部主任徐鑫芬在会议上说。
培养一个助产士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宋丽莉表示,对助产从不了解到熟练,至少需要5到6年。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助产士学历构成中,大、中专学历助产士占85%,仅有14%为本科,而这些本科学历的助产士,也主要来自护理专业,她们的助产技能多通过产房师徒式“传帮带”而来。“需要先到产房实习,考取母婴服务资格证,再转为助产士。”
在助产士分会成立大会上,徐鑫芬表示,全国八所重点院校,将开展助产士大学本科招生工作,今年9月1日,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就将开始首批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