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7月09日> 总第1230期 > 21 > 新闻内容
“蝴蝶宝贝”的求生之路
健康时报记者 刘子晨文/图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9日  查看次数:  
  
 

  2000年5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双凤镇白庙村,村民刘兆兰一家迎来了这一年中最大的喜事:儿子降生。

  沉浸得子之喜中的刘兆兰,兴奋地为儿子起名刘良陈,撷取“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意,也寄托着孩子一生健康平安的希望。

  然而,当时的刘兆兰无论如何也没曾想到,自己的孩子自出生起便饱受“怪病”折磨,苦熬十年无法确诊。

  求诊十年,为怪病寻医走遍全国

  刘兆兰的回忆里,小良陈刚出生时并无任何异常。

  刘兆兰的家在四川省内江市的一个小山村,全家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清贫,倒也乐得安逸。

  然而,老天却跟这个平凡的家庭开了个无情的玩笑。

  小良陈降临第18天,突至的疾病将平静生活打破。家人发现良陈脚上起水泡,过了几天,水泡不仅没有如预想般自然消失,反而陆续在小良陈身上的其他地方出现,并且不断的发生溃烂!

  刘兆兰意识到有些不对,赶紧把孩子送去看医生。可县里所有医生的治疗都没有作用。水泡继续出现,很快覆盖全身;溃烂一直持续,以至家人根本无法为良陈穿上衣服:稍微一碰,溃烂处钻心的疼痛就让良陈哭闹不止。

  此时的刘兆兰根本不知道,小良陈的发病症状,其实正是一种叫做“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罕见疾病的显著特征。

  这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最突出特征就是皮肤的机械脆性增加。先是出现紧张性水疱,水疱中充满无色透明的渗出液,接下来就是皮肤大面积糜烂、破损。

  遗憾的是,只有中专文化水平的刘兆兰不知道这个“怪病”,当地大夫也对这个病闻所未闻,

  刘兆兰束手无策,良陈就这样每日痛苦不堪,一晃就是十年!

  十年间,为看孩子的病,刘兆兰不辞辛苦,“除了新疆、西藏、宁夏这些医疗水平不高的边远地区,全国其他省份我基本走遍了……”每到一地,刘兆兰会去两个地方:医院和图书馆。去医院,是为孩子求诊。去图书馆,是查各种关于皮肤护理的书籍。

  “在没法确诊前,我能给孩子做的,就是尽量把孩子的皮肤护理好。”刘兆兰说。

  除了大城市的知名医院,一些地方的乡野偏方,刘兆兰也没少尝试,甚至还去峨眉山、青城山为儿子祈福。其实刘兆兰心里也清楚,求神拜佛乡野偏方之举,不比科学治疗更有效,但十年茫茫奔波路,虔诚的祈福,也算是对自己的慰藉。

  2012年7月22日,这一天刘兆兰记的非常清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专家组织会诊,对良陈进行针对性检查后确诊,良陈患了一种名叫“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简称‘EB’)”的罕见遗传性疾病。这种病全世界发病率仅百万分之几,临床亚型超过30种。

  病确诊了,却治不了。上海新华医院的姚智荣主任告诉刘兆兰,迄今为止,这种病国际上都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办法。

  身心煎熬,保鲜膜下裹不住的痛

  皮肤脆弱如蝴蝶翅膀,轻易便会受伤害,和小良陈一样的EB患儿,在国外有个形象的称谓——“蝴蝶儿童”。

  由于不间断的大疱、持续的炎症反应、频繁感染致多种微生物定植、营养不良等多种原因,小良陈身上的破损逐渐演变为了慢性不愈合伤口。

  疼痛,是刘良陈这样的EB患者每天都要经历的生活。皮肤破损、口腔水疱、胃食管反流、食管痉挛、牙齿疾病、角膜糜烂,即便是换药或是洗澡,都有可能导致EB患者的剧烈疼痛,且往往很难控制。“每次洗澡,就好像是经历了一场战争。”

  为缓解身上的疼痛,刘良陈曾尝试用保鲜膜缠遍自己的全身。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保鲜膜能让水果蔬菜保鲜,应该也可以让自己的皮肤保鲜吧。”

  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保鲜膜虽阻隔了一些摩擦,但因长期包裹不透气,这种错误的护理方式一度让刘良陈全身的溃烂面积增长至90%!

  “最严重时,全身哪都不能看,只剩下一双眼睛在滴溜溜的转,我自己看了都害怕。”回忆起当时情景,刘兆兰仍不免觉得心痛。每每看着儿子在疼痛下面容扭曲的表情,刘兆兰心如刀割。

  “如果不能根治,难道孩子就这样一辈子痛苦吗?”

  目前,医学上确实没有什么办法。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遗传组文献资料介绍,国内EB患者已数万名,但因其相对少见,多年来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直至近年才有些许改善。目前,国内仅一例EB患儿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北京儿童医院得到治疗,然而其巨额花费及潜在风险,让更多EB家庭望而却步。

  因为要常带孩子去外地看病,刘兆兰无法选择稳定的工作,而是去市场上做临时搬运工,这份微薄收入,仅够小良陈日常护理费用而已。

  EB带给家人的压力,医疗费用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患儿满目疮痍的身体给家人心理的刺激。

  除了皮肤之外,还有角膜与黏膜组织的水疱与糜烂,牙釉质发育不全,甚至肌肉骨骼萎缩。此外,还有幽门闭锁、呼吸道、消化道及生殖泌尿道狭窄或梗阻等“看不见”的症状,无时不刻不在折磨着刘良陈。

  因口腔损伤的剧痛及较差的愈合能力,EB患者进食十分困难,营养不良是常态。而小良陈情况则更严重,由于对高蛋白过敏,像鸡蛋、鱼、牛奶、豆腐等富含营养的食物他都不能吃,时间一久,营养不良加重的越厉害。小良陈已15岁,身高却只有130厘米,体重仅52斤。

  生活艰辛,办低保上中学处处受阻

  2002年5月,刘兆兰带着小良陈初到成都,租住在武侯区簇锦街道的一户简陋出租屋,每月房租200元,这已是当地租户的最低价格。

  在这间小屋租住的几年里,小良陈最期待冬天。由于没有空调,一到夏天,汗水浸染伤口,衣服黏在身上,浑身有说不出的难受。特别是脱衣服时,身上更是钻心地疼。

  疾病恶化时,良陈双手指甲脱落,浑身伤痕累累,却很少跟爸爸说痛。

  小小年纪,懂事的良陈已经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爸爸出去做工时,他开火煮饭、放水洗衣,有时衣服太大,小良陈没有力气把衣服上水拧干,便会寻求楼上邻居的帮助。

  孩子慢慢长大,刘兆兰明白不能照顾儿子一辈子,开始为良陈的以后做打算。

  为了给孩子今后生活留一份保障,刘兆兰去给小良陈申请了低保,申请过程却十分不易。刘兆兰记不得跑了多少次民政局,每次都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而无法办下来,直到被媒体报道,情况才得到改变。2014年8月,小良陈的低保终于办了下来。

  刘兆兰还为小良陈申请了二级残疾证。

  给15岁儿子加上“残疾”的名称,哪个家长都不愿意,但办残疾证的过程却同样不顺,小良陈的症状表现是皮肤溃烂,虽然严重影响生活,但办残疾证却并没有皮肤类疾病这一项,拖了很久也无法办下来,直到最后按眼睛残疾报备才最终申请下来。

  上学,也是横亘在父子两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刘兆兰清楚记得,为了让刘良陈正常上课,学校老师去跟同班的学生家长挨家挨户做工作,刘兆兰最后也向所有学生家长作担保:孩子的病肯定不会传染,如果在学校期间出现任何问题,责任自己承担,也不会向其他同学家长作出任何追究。

  而一转眼,小良陈小学已经毕业,上中学又成了父子两人的一大苦恼。为方便看病,小良陈一直在成都上学。但要在成都上中学,孩子父母就必须有社保,刘兆兰没有稳定工作,社保一直未交过。

  刘兆兰曾试探着问小良陈,要不然就不要上学了?小良陈摇摇头,打心底不愿意,他也渴望和同龄人一样,进入校园,学习知识,刘兆兰皱起眉头,无可奈何。

  而直到现在,小良陈的上学问题仍没能得到解决。教育部门的领导只是告诉刘兆兰,关于小良陈入学的问题正在积极沟通中,但具体什么时候能有个结果,谁也无法保证。

  遭受歧视,躲不开身边的冷漠

  2015年5月,刘兆兰带小良陈来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EB患者大会。

  之前每次来京,都是为给孩子看病,匆匆来,匆匆回。两天患者大会结束,刘兆兰决定这次要带儿子在北京玩两天。

  在北京的几天时间,刘兆兰带小良陈去了故宫,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看到了毛主席像,还体验了一把老人们常说的“黄包车”,小良陈玩的很开心。拉车师傅看见小良陈身上结满的痂,听完他的故事,坚持不收他们钱。

  这让刘兆兰很是感动。从出生到现在,儿子只要出门,肯定是遭受白眼比帮助多。“我们去饭店吃饭,人家都不让进,怕影响其他客人;去住旅馆,人家嫌我们身上恶心,怕把床给弄脏了。”刘兆兰也很无奈。其实,不管在哪里过夜,刘兆兰都会给孩子在身下铺一个一次性床单,确保是不把别人的床弄脏,哪怕是仅50块钱一晚的路边小店。

  第二届全国EB患儿大会上,主持人让孩子们写下自己问题,来自山东的小男孩“乐乐”孤独地站在中间,他的问题是:学校同学们骂我怎么办?

  一位来自河南的EB病友小女孩“好好”,因为对待疾病乐观,成为了“蝴蝶宝贝关爱中心”的形象大使。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爱朗诵诗歌的开朗女孩,谈到朋友、同学时,也一下消沉了下去,她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让同学们接受自己。

  对于EB患者及其家人来说,遗传性EB的心理影响是毁灭性的。这种疾病带来的挑战从出生便开始,新的问题随着孩子长大不断出现。社会的歧视、他人异样的眼光,都困扰着EB患者的家庭。

  良陈妈妈很早就因承受不了疾病重担离开了。

  一项对435位EB患者父母的调查研究中表明,大约60%的患儿父母承认,其与配偶间的关系受到了孩子疾病的负面影响,几种主要类别的EB患者中的整体离婚率为17%~31%。

  对于母亲的离开,懂事的小良陈只有一句话:妈妈走了,其实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吧!

 

  然而,对于EB患儿来说,何时才能有一个真正的解脱呢?

  相关阅读:

  2015年5月30日,由上海德博蝴蝶宝贝关爱中心主办,罕见病发展中心及法国优格公司协办的EB患者生存状况调查发布会暨2015全国EB患者大会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举行。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是一种由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最显著特点是轻微摩擦或外伤后,皮肤和黏膜出现大疱和糜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林志淼副教授介绍,大多数EB可通过临床表现+免疫荧光或电镜明确初诊,但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骨髓移植是目前严重EB患者唯一有效系统治疗方法。2015年1月,上海EB患者周密在北京儿童医院完成国内首例骨髓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减轻。

  据美国国家EB注册中心数据,美国遗传性EB患病率为百万分之8.22。国内目前尚无具体统计。

  募捐

  目前,小良陈全身仍有30%面积皮肤处于溃烂状态,只能进行对症治疗,加强日常护理,后续护理费用对小良陈家仍是一笔巨大经济压力。

  如果您愿意为小良陈奉献一份爱心,请联系健康时报:010-65363358;联系人:刘子晨。

  户名:刘兆兰(小良陈父亲)

   账号:6210 9865 1001 3162 198(成都市武侯区机头镇邮政储蓄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