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健康时报3版
来自河北保定农村的逄(páng)鹊,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漂,住过工地,做过水暖工,当过驻唱歌手。不同的是,他还是一名尿毒症患者。
1994年,刚来北京不久的逄鹊就被诊断为肾炎。而在其后的十几年间,生活的艰难、工作的辛苦、淡薄的健康意识,让逄鹊的肾炎逐渐恶化。2010年,逄鹊意外的得知,自己的肾炎已经进入到了尿毒症阶段。而尿毒症带给他的,除了病痛的折磨、死亡的威胁之外,还使得他妻离子散,最终伶仃一人。
如今的逄鹊孤身在京,在一个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的城中村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屋,每天要在地下通道卖唱三个小时,来支付每天都不能间断的腹膜透析的费用。经济的压力与病痛的折磨,成了逄鹊每天都要面临的无奈。
最新进展
“我父母、哥哥都是贵报的忠实读者,看了逄鹊的事情很揪心,感同身受,希望能帮帮他。”健康时报2015年5月21日1217期24版刊发了《寻找尿毒症患者》的公益信息,河北读者王先生希望无偿捐赠一些腹膜透析液及肾病药物,日前该批次药物有读者已成功接收,完成了爱心的传递。
这位王先生也曾是一位尿毒症患者,2015年春节前,在各方的帮助下幸运地找到了合适的肾源,并成功接受了肾移植手术。王先生写信给健康时报编辑部,表示愿将尚未开封的共计21箱腹膜透析液无偿捐赠给逄鹊或其他需要帮助的尿毒症患者。
作为一种对健康有严重威胁的重大慢性疾病,尿毒症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三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受限于肾脏移植肾源难寻、费用高昂等因素,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然而,尿毒症治疗的情况目前仍然不容乐观。尽管各地出台许多政策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补助,但在许多基层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血液透析装置稀缺,腹膜透析推广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
遗憾的是,逄鹊因为自己所使用的药物与王先生所捐赠的药物品类不符而未能成功接受捐赠。但爱心药物捐赠的公益信息在本报刊发之后,河北的尿毒症患者刘女士便很快同读者王先生取得了联系,并成功接收了王先生捐赠的百特腹膜透析液、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等爱心药物。
而包括江苏苏州的苏女士、北京朝阳区广渠门的吴先生、山西运城张先生在内的许多读者,虽然也表示家中有患者需要此类药物,但由于爱心药物有限,未能获得帮助。
湖北省赤壁市的胡女士打电话表示,她的堂弟才仅仅27岁,但已经罹患尿毒症5年时间,现每周都要到医院去进行透析。迫于治疗尿毒症巨大的经济压力,胡女士也在积极寻求各方的帮助。健康时报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公益信息,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以帮助更多尿毒症患者获得更好治疗。
最后,我们还要替逄鹊向看过文章后,愿意帮助他的好心人表示感谢,这也是逄鹊委托我们的。谢谢热心的你们,我们也将继续做有温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