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简介:张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全国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分会常委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委员;卫生部海峡两岸技术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心律失常的药物、射频消融和起搏治疗。
房颤可治,猛虎难防。
房颤背后就潜伏着一只“猛虎”——卒中:我国居民头号杀手!
6月6日是第三个“中国房颤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萍教授提醒,房颤病人要做好抗凝治疗,减少卒中危及生命。
张萍教授介绍,房颤,通俗来说就是心房颤抖。正常的心脏是有规律地跳动,“颤”就是心房跳得不规律了,两个心房不工作了。原先心房、心室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只能由心室单独完成。
房颤患者的心房就像生了“抖抖病”,每分钟颤动的频率高达300次~600次。这种极不协调的“乱颤”,会使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导致心悸、眩晕、晕厥、气短、胸闷等症状。抽烟、酗酒、熬夜、加班等不良因素,不断加重年轻人的心脏负担,诱使房颤提前发生。
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会淤滞在心房,会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就会导致脑卒中,即人们常说的“中风”。
房颤是脑卒中这头“猛虎”的诱饵,会将脑卒中的风险提高5倍,且房颤相关性卒中会比其他病因引起的卒中危害更严重,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据调查,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 6.9%。所以,得了房颤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减少中风的风险和危害。
房颤引发的脑卒中能预防吗?当然可以。张萍教授介绍,《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谈到预防血栓形成,不少人以为阿司匹林是“首选”。但事实上,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较好。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阿司匹林的预防效果有限。《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更推荐像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这类作用于凝血因子的口服抗凝药物。
张萍教授介绍,“全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预防中风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尤其在在亚洲人群中的实验结果表现的更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