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专家:李翔,北京老年医院医务处主任,原康复科副主任
生活中常见到步履蹒跚、行动缓慢的老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老年人的这种状态是很正常的。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综合性肌肉退行症状,我国通常称为“少肌症”。
少肌症发病率高
少肌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与老年人跌倒、骨折乃至残疾密切相关。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一种老年综合症。
欧美发达国家的数据表明,在70岁以下的老年人群中,有6%~24%患有少肌症,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超过50%。目前,国内老百姓对此认识不足,临床医生对这种老年综合症认识也有限,其发病率也尚无流行病学数据。有较多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过快地出现严重的四肢肌肉减少,死亡率也会随之增加。
三方法预测少肌症
日常生活中,老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是否患有少肌症做简单预测。
观察步态: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常规步速小于0.8米/秒,警惕“少肌症”。具体方法:用计步器或手机软件计算自己走100米所花的时间,然后计算出每秒的步速,即可知晓。
观察体重:65岁以上老人,年体重下降5%,应警惕。
观察肌群:老人眼眶下陷、肩胛骨突出、拇指向手背并拢处的骨间肌变平,也是肌肉流失的表征。女性双臂平展,大臂部有明显的皮肤松弛下垂,俗称“蝙蝠袖”,就是肌肉衰减的典型征兆。
但并不能以此就确诊少肌症, 对“少肌症”的诊断,有比较严格的诊断标准,一般要同时满足两条:全身骨骼肌重量小于同性别年轻人群平均数的2个标准差;4米长的步行测试,步速低于每秒0.8米。骨骼肌重量的测量需要借助CT、MRI等设备。
三途径防治少肌症
饮食营养:均衡膳食,主要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老年人至少要达到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蛋白质,蛋白质要占总能量15~20%。以体重60公斤的老人为例,每日应摄入蛋白质75克左右。推荐老年人在普通饮食的基础上,每天补充10~20克“乳清蛋白”,不仅能补充膳食蛋白质的不足,还将有益于防治少肌症,防止肥胖。平时还可以补充维生素D及抗氧化营养素,许多蔬菜、水果、豆类、坚果中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
合理运动:抗阻运动和耐力训练可有效增加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力量,改善身体活动能力和功能。比如使用哑铃、杠铃、拉弹力带,骑自行车、游泳、健身器械运动等。
药物干预:主要是睾酮与生长激素等,虽然补充睾酮等激素能逆转增龄性少肌症,但是激素替代疗法易致前列腺癌变、红细胞增多症、体液潴留等不良反应。总之,前两种方法安全性高,最易被老年人接受。
对于已经患少肌症的患者来说,建议去正规医院挂老年科或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由于少肌症是一种老年综合症,治疗中最好联合营养科、内分泌科、神经科、康复科、临床药学等多科室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