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6月01日> 总第1220期 > 07 > 新闻内容
戒网瘾先满足情感需求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医学科 杜士君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1日  查看次数:  
 

  最近,西安的一些网瘾少年在中高考前宣誓,拒绝网瘾,全力以赴冲刺中高考。这件事,既让我们看到了戒除网瘾的可能;也让许多家长好奇,这些孩子是怎样从网瘾中走出来的呢?

  这还得从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的原因说起。我坚信,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情感需要,是一些家庭中的孩子沉迷于网络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临床工作中,我经治了很多孩子有网瘾的家庭,成功的不少。也看到一些家庭,家长不思改变,只是督促孩子改变,或强行送孩子进训练机构,既悲哀无奈又心疼。

  遇到这样的家庭时,我往往不先问孩子,他为什么这样喜欢网络、不能摆脱网络?而是先问家长: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是什么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有滋味?

  毫不例外地,家长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常集中在这样四个方面:家庭和谐带来的温暖感、工作或事业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人际交往顺畅带来的归属感和尊重感,沉醉于兴趣和爱好带来的满足感。

  每当他们说完,我就会反问他们,如果你们是因为有了这些而感觉到生活有滋味,那么你们的孩子在这四个方面得到满足感了吗?如果没有,怎么能奢望孩子抵挡住游戏的诱惑呢?因为游戏就象方便面:立等可取、滋味十足、看起来又热气腾腾。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就明确指出,人类的需要有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要对人的健康发展都不可或缺,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就像人要吃饭一样自然。

  但对于人的安全感、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这些情感需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却又陷入食品安全困境的国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和尊重。

  因此许多家长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得没边了,为什么却培养不出感恩的心和奋进的责任感,反而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呢?

  他们不了解的是,正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情感的呵护和肯定,他们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这样类似方便面的不健康食品,而不是家长们认为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在前,学习成绩下降在后。

 

  若家长们真心认同这种解释,他就会明白,要想减少孩子在虚拟世界的沉迷,一定要增加他在现实世界中的情感满足。否则,所有看起来暂时有效的方法,不论物质奖励、乞求、打骂,甚至是把孩子锁在家中,都不过是扬汤止沸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