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5月28日> 总第1219期 > 20 > 新闻内容
织纹螺让两岁孩子成植物人
健康时报记者 董 蕊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8日  查看次数:  
   新闻事件

  两岁娃娃吃织纹螺后一直昏迷 据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日报:5月18日,是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2岁男童康康(化名)住进莆田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第12天,但他仍深度昏迷,尚未脱离生命危险。5月7日中午,康康和爷爷老陈吃了织纹螺,两三个小时之后,两人全身乏力,被紧急送医。老陈目前已康复,但康康因年龄小、食用较多而病情危重,只能靠呼吸机呼吸,不排除日后成为“植物人”,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医生判断康康属于织纹螺中毒,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出预警,市民最好不要购买和食用织纹螺。

  编辑提示

  织纹螺主要毒在河豚毒素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外形呈长卵圆形,顶部为尖锥形,外壳结实,色彩艳丽,顶部数层有凸起的纵向细肋,也有人称它为麦螺、白螺、甲锥螺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

  说织纹螺有毒,其实它也是“被下毒”的。它的毒素的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织纹螺这样的螺类,其成长季节与河豚排卵繁殖同期,含有毒素的河豚卵进入织纹螺体内,对织纹螺本身不会带来什么损害,但人食用织纹螺后,就会受到毒害。这种毒素能阻断神经传导所必需的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使人中毒甚至变成植物人。

  日常生活中,除了织纹螺,一些常见的食物也很容易导致中毒,如发红的甘蔗、黑斑红薯、发芽的土豆、未煮熟的金针菇、鲜木耳、腐烂的生姜、未成熟的西红柿等等,希望大家注意甄别、避免误食。

  旧文再读

  2007年5月14日3版

  北京首例集体织纹螺中毒被揪了出来 2007年4月7日晚,6位患者陆续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急诊室,他们都有头晕、恶心、全身发麻等症状,其中一位还是孕妇!就在两个小时前,他们是聚餐的同一桌食客。

  经过细细盘查,导致这些食客集体中毒的“凶手”正是织纹螺!这也是2007年北京的第一例织纹螺中毒事件。不过河豚毒素尚没有特效解救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中毒,只有采用一些常用急救方法,包括催吐、洗胃、导泻、利尿等等来促进毒素的排泄,防止发生呼吸肌、心肌麻痹而引起死亡。在对症治疗后,这六位患者,包括那位孕妇,一一脱离了危险期并悄然离开了医院,再也没有出现过。

  在此之后,当年全国又陆续发生多起相关事件,导致当时的国家卫生部第10号公告的出台,提示任何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