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5月28日> 总第1219期 > 15 > 新闻内容
脑瘤虽是癌早治没大碍
健康时报记者 井 超文/图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8日  查看次数:  
   门诊见闻

  午后一点半,距出诊还有一小时,候诊区已座无虚席。而此时的马晓东主任,还在手术室攻坚一台被称为手术禁区的脑干区肿瘤切除手术。

  他的门诊患者,不光来得早,“传帮带”的也比较多。啥叫“传帮带”,开门第一个就是。

  “主任,您看最近恢复得怎样?平时在家里天天练习说,感谢马主任,说得可棒呢。”一对中年夫妻,她很热切,他很羞赧。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望着马晓东,努力地说出感谢。

  一年前,他突然晕倒,醒来后说不了话走不了路,当地检查发现脑瘤,压迫到言语神经。担心随时破裂,由亲戚引荐,连夜赶到301找到马晓东。从手术到重症监护,马晓东连续盯了12天,终于转危为安。而这个亲戚,正是四年前因脑胶质瘤被马晓东救下的,术后一直随访,安然无恙。

  “恢复很好,药继续吃,三个月后再复查。”马晓东仔细看完片子和检查结果说。随后指着片子跟记者解释,你看,术前颅内的肿瘤这么大,占了大脑的大约四分之一。这是术后的,切除得干干净净。

  下午四个小时的门诊,马晓东看了正常挂号的30多位患者,还不算不少这些“传帮带”的老朋友带来的新病例。同样的叮嘱和疾病的科普,不厌其烦的重复了很多次。而桌上的半瓶矿泉水,都还没喝完。

  一旁的记者,脑子也“累”得不轻。不光随诊,还随时会被叫出去“单聊”。那些复诊的老患者,知道我是记者,热情地倾诉衷肠,话匣打开,记者都不忍心打断。

  受访专家:

  马晓东: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神经外科做博士后。

  擅长:颅内肿瘤,尤擅长胶质瘤、颅底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放射外科、脊柱脊髓疾病、颅脑外伤等。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专家门诊,周一下午特需门诊

  恶性肿瘤长在其他部位,我们叫癌,但长在脑子中,通常叫脑瘤。听起来似乎为淡化对脑瘤的恐惧,但脑瘤也是癌,不过,同其他肿瘤相比,脑瘤早发现早治疗,基本可以维持很好的生活质量。在马晓东的门诊中看到的众多脑瘤术后复查患者,状态同常人并无异样。

  脑胶质瘤:早发现早手术

  门诊现场:“一开始就是吐,后来经常突然晕倒,一检查,发现长了脑瘤。”一位年轻姑娘带着患胶质瘤的母亲做术后复查,已经四年恢复很好。

  马晓东:脑瘤中脑胶质瘤发病率最高。多数有早期症状,如头疼、呕吐,最明显的是癫痫,还有些局部压迫症状,如果压迫在语言区的,突然不会说话了。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做CT等检查。

  胶质瘤呈侵润性生长,像树根往下扎,生长时间越久扎得越深。因此,胶质瘤需尽早发现,尽早手术。如今随着技术发展,以往一些被称为禁区的脑干区的胶质瘤都可以切除干净。301医院有全国首台高场强术中核磁设备,术中就能做核磁,当场完成扫描复查,查看肿瘤切除程度。

  一过性脑缺血:还要看神外科

  门诊现场:李大爷一年前发生过一过性脑缺血,发现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马主任为其做了一侧的颈动脉内膜切除。现在又想把另一侧的狭窄内膜也切除。

  马晓东:一过性脑缺血通常是缺血性脑卒中前的预警。

  有数据显示,有过一过性症状的,通常三个月左右就会发生大的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做个颈动脉的血管超声查查颈动脉。通常大家习惯去神内科就诊,其实还要看下神外科。神外主要通过切除增厚的内膜和斑块,彻底解除“炸弹”威胁。此外,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也是目前临床积累病例最多的单位。

  脑垂体瘤:易与衰老混淆

  门诊现场:57岁的徐先生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总感觉累,眼睛也越来越看不清,原以为是岁数大了,结果体检时发现长了脑垂体瘤。

  马晓东:垂体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发展较慢,不必着急手术。这种肿瘤的表现症状较易被忽视,比如视力下降、乏力、怕冷、没精神、性欲减退等。有些老年患者,常误以为是自然衰老的表现,其实并非如此。此外,还有一组症状表现是,要么激素分泌过多,个子长得很高;要么因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闭经或不育或阳痿。这些症状发生较早也较多见。

  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因此,有上述症状并怀疑垂体瘤的,通常建议做个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生殖细胞瘤:查肿瘤标记物

  门诊现场:“总是头疼,走路不稳,视力也不好,之前检查是松果体区长了个大瘤子,您给看看怎么办?”65岁的李阿姨忧心忡忡。

  马晓东:生殖细胞瘤是好发于颅内松果体区的肿瘤,尤其小儿和青年男性发病较多。患者会有诸如尿频、口渴、嗜睡及肥胖等症状。长在鞍区的肿瘤则会导致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头痛、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

  通常这种肿瘤单凭核磁检查结果无法准确定性,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是肿瘤标志物检查。若是阳性,就可确定是生殖细胞瘤,通常可以不必手术,放疗或化疗等可以控制。很多医院的检查常忽略肿瘤标记检查,但恰是这项检查可以帮助准确定性并判断手术价值。

  记者手记

  跟马教授出诊,感慨颇深。一来让记者感受到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得知记者来采访,患者争相聊起自己被马主任拯救的往事;二来,旁观了四个小时如沐春风的医患交流,更让记者颇为感动。用技高人优雅来形容,不为过。

  他气宇轩昂,白大褂下灰色西裤搭配一尘不染的棕黄色皮鞋,与患者沟通始终保持微笑,让记者想起《戈登医生》中优雅儒医的原型。

  他的口头禅是“好不好”?不耐其烦的讲解,周全地给出建议对策,最后总要以“好不好”来收尾,给患者安慰与尊重。

  他爱为患者多想一步,找他的患者,八九成来自外地。他给出的都是最便捷的方案。“有医保么?回去拿药吧,一样的,还可以报销”。

  又哪里是简单的“心肠好”。他的技术活儿修炼得炉火纯青。如今,就连以往被称为手术禁区的脑干区肿瘤,也能柳叶刀下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境,剥离得干干净净。也正因此,马晓东的脑瘤患者与其他肿瘤患者不太一样。来复诊的,都恢复良好精神奕奕,看不出曾是肿瘤患者的消沉情绪,而初次就诊的,带着“马主任给看了,我就死心了”心意,坦然而知足。

  台湾人文医学作家赖其万曾说过,“把希望和爱传递给患者是一种挑战,也是身为医生才有的一种福气。”因此,做医生,能给别人带来重生与希望,善莫大焉,而记者,也因采访而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医患情,更与有荣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