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背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控人居集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健康时报等支持的“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近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北京最火养老院,竟要排队100年!”
这是北京青年报2013年报道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时用的标题。近几年关于养老院紧缺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养老院的建设正在快马加鞭,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也迅速增长。
的确,根据民政部2013年发布的《发展统计公报》,从2008年到2013年,养老床位数从235万张上升到474.6万张。
“高达50%的床位增长率似乎代表养老产业的繁荣,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床位的空置率却从2008年的19%,上升到了2013年的38%”。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陈首春直指养老机构产业痛点:有的养老院火爆的一床难求,有的则难求一人,这种“冰火两重天”正是当下养老院产业的真实写照。
养老机构缺乏优质医疗保障
“据我们了解,部分养老院床位严重空置,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医疗服务支持。”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指导处处长蔡菲在论坛中谈及,医疗服务资质的缺失,无疑成为了部分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养老院发展的桎梏。
事实也的确如此。尽管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现象普遍严重,但对于一些拥有医疗服务资质的优质养老机构来说,一席床位重金难求不足为奇,北京市金融街老年公寓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北京市金融街老年公寓拿出了700平米土地用于引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与999急救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一辆999救护车和一名医生及一名护士24小时在公寓值守。若公寓内老人突发疾病,甚至可以一分钟以内到达社区医院。正因其优质的医疗资源,该公寓一床难求。类似的养老机构还有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实际上本身就是一家二甲医院,预约的老人已经排出上万名之多。
一面是万人排队,一面又是近两万的床位空置。据资料显示,目前北京近两万张空置养老机构床位都是乡镇敬老院,不具备对失能老人的服务能力、医疗能力无法配套。
公私价格悬殊导致住不起
2015年3月,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公办养老院的接收对象,只有满足条件的4类老人才可随时入住,且由政府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
这一规定也意味着只有在确保4类老人优先入住后,剩余的公办养老院床位才可向社会开放,以市场价格接收失能和高龄老人。若不处于失能或高龄(80岁及以上)状态,只能入住民营养老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认为,由于目前民营养老院的用地、税收、政府补贴等方面均缺乏相应规划,因此相比公办养老院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民办养老院的收费要高。北京市朝阳区观音堂养老院,甚至报出了8780元/人/月的价格,无疑让许多老人难以承受。相比之下,备受关注的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此前单间收费仅2250元/间/月,这种质优价廉的养老院无疑受到追捧。
区域分布不均制约发展
2014年,首个《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三环以内仅35家养老院,87%的养老院在五环及以外地区。该报告也披露,北京市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西城和东城五个区,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特殊照料的老人没能就近入住养老院。
由于郊区缺少优质医疗资源,生活便捷性也不够,老年人不愿意选择郊区养老院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养老机构内的设施是否真正满足老年人需求同样是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院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养老院中,地板花砖虽然比平砖更美观,但考虑到老人经常使用轮椅,因此养老院更适宜使用平砖。如果不在规划中注意到这些细节,考虑不到老人真正的需求,很可能也会导致老年人不愿入住。
■话产业
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陈首春:中国养老产业处在一个启蒙期,这一时期的商业方向选择要充分考虑“未备先老”和“未富先老”两个因素。理想情况是,建立一个老年友好型城市片区,甚至是老年友好型的城市。
民政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成海军:未来养老产业需要注意的有四点,一是能否拉动GDP增长,能否带动就业;二是人才问题要细化;三是通过地方先行先试来促进政策的完善;四是完善对市场监管的相关规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适老社区的开发有三个常见误区,一是概念先行,但概念空泛,缺少实质性内容;二是缺乏调研,对客户群的定位不清;三是忽视区位,不是有山有水就是好区位。
■聊养老
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张发强:发展养老产业一定要动养静养结合。“动养”就是参加体育锻炼、旅游等,“静养”就是补充营养、保健、康复等。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创始院长白长虹:活力老人不以时间、年龄来界定,而是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来界定。消极、被动的养老方式不可取。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政府不应干预一个人的退休年龄,但必须规定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不要让延退不了的人不得不延退,让想工作的人不得不退休。
■望未来
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家庭发展指导处处长蔡菲:我国现在70%家庭是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更加严重。目前在社区层面,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试点已启动。
吉利大学健康管理学院院长乌丹星:医院的目标是疾病的治愈,而老年长期照护的目标是让老人争取生活独立。老人需要活得潇洒,失能的有尊严,离去的无痛苦。
链接:
万健华康健康管理中心自2013年开始参与中国养老产业工作,与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养老机构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能力。该中心致力于如何解决慢性病和老龄化所带来的健康与社会问题。多年来,中心主要围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等主题,向公众传播科学健康知识、倡导健康危险因素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应对慢性疾病的威胁。